世卫组织发布首份全球不孕症指南 呼吁扩大可负担相关医疗服务

据估算,全球每六名育龄人群中就有一人将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面临不孕问题。尽管相关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但在许多国家,不孕不育的检测和治疗仍高度依赖个人自付费用,导致大量家庭面临难以承受的经济支出。在某些地区,单次体外受精费用最高可达家庭年均收入的两倍。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不孕不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被忽视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也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平问题。数百万患者被迫独自面对这段旅程——因费用高昂无法获得治疗,被迫选择廉价但未经证实的疗法,或在生育希望与经济保障间进行艰难抉择。”
强化预防、诊断与治疗
新发布的指南共提出40项建议,旨在支持各国强化不孕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力,并倡导在所有阶段采取经济高效的管理方案。指南呼吁各国将生育护理纳入国家卫生战略、服务体系和资金规划。
不孕症通常被定义为持续12个月以上规律无保护性生活仍未能怀孕,可能导致患者承受严重心理困扰、社会污名和经济压力。
指南为不孕症的临床管理提供分步骤指引,并强调加大预防投入的重要性,包括在学校、初级保健机构和生殖健康设施普及生育与不孕相关知识,提升公众对年龄等影响因素的认识。
指南指出,未治疗的性传播感染、吸烟等主要风险因素需要得到重点关注。世卫组织建议计划或尝试怀孕的个人和夫妇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戒烟,并及早获得生育相关知识以制定合理规划。
在诊断方面,指南概述了针对男女双方常见生物学病因的临床路径,并在综合检测结果及患者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医务人员从基础生育指导逐步推进至更复杂疗程,如宫腔内人工授精或体外受精。
指南同时强调,不孕症可能引发抑郁、焦虑及社交隔离等心理创伤,各国必须确保受影响者持续获得心理社会支持。
支持基于权利的生殖健康护理
世卫组织鼓励各国根据本国情况调整指南内容并持续监测进展,并指出成功实施需要卫生部、专业医学会、民间社会及患者团体的共同努力。
世卫组织强调:“不孕症的防治必须立足于性别平等和生殖权利。赋予人们对自身生殖权益及决策作出知情选择的能力,既是健康领域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正义的核心议题。”
指南承认当前仍存在证据缺口,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