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国际刑事法院向安理会报告:利比亚问责进程取得重大突破

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局势召开会议的全景画面。
联合国图片/Manuel Elias
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局势召开会议的全景画面。
国际刑事法院副检察官纳兹哈特·沙米姆·汗周二向安理会通报称,在安理会决议授权下,利比亚司法问责进程在过去六个月内取得“前所未有的里程碑式进展”,标志着该国长期存在的有罪不罚局面正在出现松动迹象。

安理会在2011年2月26日通过第1970(2011)号决议,核心内容包括:对卡扎菲政权实施武器禁运、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将利比亚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调查涉嫌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要求立即停止暴力并保护平民。该决议标志着国际社会首次就利比亚局势采取强制性集体措施,为后续的国际干预奠定了法律基础。

逮捕行动突破“禁区”

沙米姆·汗指出,7月德国当局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签发的逮捕令,逮捕了涉嫌在米蒂加监狱实施谋杀、酷刑、强奸等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的哈立德·穆罕默德·阿里·希什里。这一行动“清楚表明势头正在形成”,并首次撼动了长期以来利比亚东西部拘留设施作为“追责禁区”的局面。

她表示,即将展开的首次审判表明,“责任者若以为仍能逃脱司法制裁,实属谬误”。检察官办公室还正在推动逮捕另一名涉案者奥萨马·埃尔马斯里·恩杰姆,并与书记官处合作追踪赛义夫·苏莱曼·斯奈德尔——后者被指参与2014年班加西“尊严行动”期间发生的三起大规模处决事件。

2014年,利比亚退役将军哈利法·哈夫塔尔在班加西发动了代号为“尊严行动”的军事攻势,声称旨在清除当地活跃的伊斯兰主义武装团体并恢复国家稳定。行动迅速扩大为东部“利比亚国民军”与多支民兵势力之间的激烈冲突,不仅加剧了利比亚原本脆弱的安全局势,也推动全国政治版图分裂,形成此后多年持续的东西两方对峙局面,并在班加西造成大规模破坏与民众流离失所。

国际刑事法院副检察官沙米姆·汗向联合国安理会会议通报利比亚局势。
联合国图片/Manuel Elias

利比亚政府合作力度显著提升

沙米姆·汗强调,近期进展得益于利比亚政府加强与法院的协作。利比亚依据《罗马规约》第12条第3款提交声明,正式接受国际刑事法院对相关罪行的管辖权,沙米姆·汗将其形容为“具有重大意义的明确信号”。

沙米姆·汗对利比亚总理德伊巴、总统委员会主席曼菲及总检察长表达感谢,并确认双方已启动新一轮面对面会谈,以推动调查和移交工作。

她向安理会通报,检察官办公室已根据局势变化重新评估2022年战略执行情况,将在2026年5月后继续推进三条仍处于积极阶段的调查线,并在完成后向安理会报告。

民间社会与受害者声音推动改革

在过去六个月里,国际刑事法院利比亚统一工作组与超过54家民间社会组织、维权人士和受害者协会举行了150余次交流。

沙米姆·汗指出:“他们的观点高度一致——近期逮捕行动令人鼓舞,正在对利比亚境内犯罪者产生明确的威慑效应。”

同时,受害者团体强调,要实现持久公正,必须确保这些突破最终转化为可见的审判和定罪成果。

打击跨境人口走私合作加深

沙米姆·汗强调,与多国执法机构的联合小组合作推动了打击跨境人口走私的重要案件。例如,本月荷兰对来自利比亚网络的厄立特里亚籍嫌疑人特韦尔德·戈伊托姆开庭审理,另一名嫌疑人预计将在年底前从阿联酋引渡至荷兰。

她向为此提供合作的国家致谢,并鼓励更多国家加入这一“具体显示成效的问责联盟”。

“曙光初现,但依然脆弱”

沙米姆·汗表示,各方力量——包括利比亚国家机构、民间社会伙伴及国际司法同行——正在形成“日渐巩固的共识”,为利比亚的和平与稳定铺设基础。

但她警告,针对国际刑事法院和人权倡导者的威胁和恐吓仍在持续。她呼吁制止任何破坏法院工作的行为。

沙米姆·汗说:“利比亚司法正迎来曙光,但这份希望需要得到保护。检察官办公室将继续依照安理会授权,全力为利比亚境内国际罪行的受害者寻求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