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机农场到嗅觉芯片:联合国峰会展示全球南方的转型之路

被誉为拯救了无数生命的20世纪印度“绿色革命”,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实现了粮食产量倍增,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与民生基础。
然而,大规模使用合成化肥与农药也给环境与公众健康带来了沉重代价。这一现状促使各界将目光转向有机农业——通过融合前沿科技与传统耕作智慧,在保护土壤生态的同时生产营养丰富的粮食。
印度一家社会企业自然有机食品公司可持续发展负责人阿米特·辛格表示,该公司建立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双赢:既让成千上万的印度农民能够为消费者持续提供优质农产品,也使他们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回报。
关于获奖者
自然有机食品公司于周日荣获“寰球创新奖”,以表彰其开创的可持续发展型“从农场到餐桌”商业模式。该模式通过对作物播种、田间收割、食品加工至终端运输的全链条管理,系统化贯彻可持续生产理念。
辛格透露,仅过去三年来,公司通过引入太阳能技术、改进水稻种植以降低甲烷排放等多项创新举措,已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与此同时,企业正为近十万小农户对接市场体系提供协助,并将部分利润持续投入社区公益项目,包括清洁饮用水设施建设与学校资助。
寻获理想合作伙伴
自然有机食品公司在公私领域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石。
该公司与印度政府保持紧密合作,并在业务拓展过程中,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技术专长与投资方面的支持。
辛格于全球工业峰会“投资与合作伙伴日”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时强调,本次活动集中展示的创新倡议与前沿数字解决方案,将为发展中国家工业体系转型注入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会见众多受邀参会的投资者,辛格不得不提前结束与《联合国新闻》的访谈——这一幕恰成为峰会期间开展“合作对接”的生动写照。
人工智能:无鼻何以辨气味?
在合作伙伴日的系列会议中,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助力各方伙伴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贯穿始终的议题。
联合国工发组织人工智能与创新负责人贾森·斯莱特指出:“我们关注的并非ChatGPT、CoPilot或Deep Seek这类通用工具,而是人工智能如何真正解决我们实际面临的紧迫挑战。”
他的一项重要职责,正是为全球南方国家探寻获取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有效途径。
斯莱特举例说明:“我们正与一家初创企业合作,其开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具备‘嗅觉’功能——通过学习能够识别食物种类并检测变质位置,从而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他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在整合各方资源——包括私营部门、联合国机构、政府和学术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帮助各方更精准地定义问题、建立关联并找到解决方案。
斯莱特表示:“无论是越南的虾类养殖,还是突尼斯的智能制造业,在这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联合国始终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成员国深知,面对快速迭代的市场技术,我们始终坚持伦理准则,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同时筑牢发展安全护栏。”
“投资与合作伙伴日”活动纪实
本次活动聚焦四大核心议题:动员绿色产业投资、推进数字化转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为发展中经济体拓宽融资渠道。
多位发言嘉宾强调,工业增长必须兼具包容性与公平性,融资模式应专门设计,以为最需要的国家创造发展机遇。
当日亮点之一的“合作伙伴论坛”见证了政府与私营部门代表宣布多项全新合作,涵盖可再生能源合资项目、供应链韧性建设倡议及青年创业支持计划。
另一重要环节——“投资圆桌会议”,汇聚了国际金融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及影响力投资者。与会各方深入探讨了创新融资模式,包括旨在扩大可持续产业投资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