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联大主席:安理会否决权倡议是证明多边主义依然存续的必要举措

联大主席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联合国图片
联大主席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联大主席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在周四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有关安理会成员国使用否决权问题的年度会议上指出,面对安理会在最具破坏性冲突面前屡屡陷入僵局,否决权倡议为联合国体系重建信任提供了关键契机。

贝尔伯克表示:“赋予本机构最重要的使命,莫过于‘使后世免遭战祸’。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屡屡目睹联合国未能履行其最核心的使命。”她指出,安理会在应对关键和平与安全议题时的僵局,使实时关注局势的民众不仅质疑安理会的公信力,也质疑整个联合国体系。

“否决权倡议”出台背景

“否决权倡议”源于国际社会对安理会长期陷入僵局的深切担忧。近年来,安理会在叙利亚、乌克兰、加沙等重大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上多次无法形成决议,导致行动迟滞或完全停摆。会员国普遍认为,这种僵局削弱了安理会的信誉,也使联合国在应对冲突时的作用受到质疑。

联大于2022年4月通过的第76/262号决议,确立了一项关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的“问责”机制。该机制明确规定:一旦安理会任何常任理事国对一项实质性决议草案行使否决权,联大将在10个工作日内自动召开会议,审议相关情况并要求行使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向全体会员国公开解释否决的理由。

自机制生效以来,大会已多次就否决事件召开特别会议,使全球能更透明地了解安理会决策分歧,并促使常任理事国更谨慎地使用否决权。

否决权倡议为193个会员国提供了行动机会

贝尔伯克强调,“否决权倡议”正是为弥补安理会瘫痪状态而提出的机制,使大会得以在安理会无法行动时表达国际社会关切。

她说:“这是向世界证明我们正致力于减轻民众苦难的契机,证明我们未曾忘记1945年这个机构对人类作出的承诺:在80年后的今天,依然要将人类从战争祸患中拯救出来。”

贝尔伯克指出,联大近年来在和平与安全议题上举行的辩论不断增多,体现出跨区域合作正被强化。她引用最近由142个会员国通过的《纽约宣言》作为例证,强调即便在当今分裂时期,多边主义依然具有生命力。

进一步强化否决权倡议

贝尔伯克表示,当前辩论为各国提供机会,思考如何进一步增强否决权倡议的效力,并提升大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的作用。

她强调,这些讨论不仅在近期大会辩论中出现,在其他场合也屡被提及,凸显联合国不仅是一个机构,更应被视为汇聚各方的“共同体大家庭”。

贝尔伯克还提到,“加强和振兴大会工作”工作组的努力同样证明会员国正寻求强化大会作用。她表示,对于否决权改革,大会还需与有关安理会改革的政府间谈判进程保持一致,继续讨论否决权本身的问题。

相互问责

贝尔伯克承认,否决权倡议的使用本身“令人遗憾”,通常意味着更广泛的政治困境,但强调其意义不容忽视。

她说:“我们仍应珍视它赋予我们的机遇:在必要时介入;相互问责;展现意图并采取行动;‘使后世免遭战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