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世卫组织警告:医疗人工智能快速扩张,法律与伦理保障严重滞后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在访问莫斯科期间,参观了医疗热线呼叫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Yury Kochkin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在访问莫斯科期间,参观了医疗热线呼叫中心。
在人工智能正迅速改变医疗面貌之际,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周二发布最新报告《健康领域的人工智能:欧洲区域准备现状》,警告在医疗领域大规模采用人工智能的同时,相关法律和伦理保障却明显滞后,已难以有效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

这份报告基于欧洲区域53个成员国中50国的反馈,首次系统呈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体系中的应用、监管与风险现状。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已在诊断、行政工作优化和提升医患沟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应用加速扩散,责任划分模糊、数据安全不足和法律框架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克鲁格表示:“对本区域数百万医护人员和患者而言,人工智能已是现实。但若缺乏明确战略、数据隐私保护、法律约束机制以及人工智能素养方面的投资,我们面临的风险是加剧而非缩小不平等。”

准备程度差异显著,监管滞后成最大隐患

尽管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人工智能在诊疗、疾病监测和个性化医疗中的潜力,但整体准备程度则“成碎片化且不均衡”。仅有4个国家制定了医疗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另有7国正在制定之中。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卫生系统主任阿佐帕迪-马斯卡特指出:“我们正站在岔路口。人工智能要么改善民众福祉、减轻医护负担并降低成本,要么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损害隐私并加剧不平等。”

部分国家已迈出前进步伐:爱沙尼亚整合电子健康记录与人口数据库以支持人工智能工具,芬兰投资开展面向医务人员的人工智能培训,西班牙则在基层医疗试点人工智能辅助早期疾病识别。

然而,全区域86%的国家认为法律不确定性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首要障碍,78%将资金不足视为主要问题。仅8%的国家制定了医疗人工智能责任标准,明确人工智能造成错误或伤害时的责任归属。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健康区域顾问奥尔蒂斯指出:“若没有明确法律标准,临床医生将不敢依赖人工智能工具,系统出错时患者也难以寻求救济。”

应用广泛但投入不足

目前,32个国家已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半数国家引入聊天机器人用于患者支持,超过一半国家明确了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优先应用方向,但仅四分之一为此提供专项资金。

各国推动医疗人工智能的主要动机包括提升患者护理质量、缓解医疗系统人力压力以及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患者安全、隐私与公平成为核心关切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体系的扩张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涉及三大关键问题:患者安全、公平获得医疗服务以及数字隐私。人工智能依赖数据进行学习,一旦数据存在偏见或缺失,可能导致漏诊、误诊或资源分配不公。

报告呼吁各国制定符合公共卫生目标的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投资发展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加强法律与伦理保障机制,以透明方式吸引公众参与,并完善跨境数据治理。

克鲁格表示:“人工智能正站在重塑医疗保健革命的重要关口。但只有把患者置于决策核心,人工智能的潜力才能真正释放。我们当前的选择,将决定人工智能是赋能患者与医护人员,还是让他们被远远抛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