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妇女署:全球近半数妇女和女孩缺乏防范数字虐待的法律保护

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正迫使数百乃至数千人参与网络犯罪活动。
Unsplash/John Schnobrich
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正迫使数百乃至数千人参与网络犯罪活动。
数字世界本应缔造互联与赋能,但对数百万妇女和女孩而言,这片虚拟疆域却沦为暴力的温床。在人工智能、匿名机制以及有效法律与问责缺位的推波助澜下,数字暴力正以惊人速度蔓延。从网络骚扰、网络跟踪到人肉搜索、非自愿图像共享,乃至深度伪造和虚假信息——这些被武器化的暴力手段遍布互联网每个角落,迫使女性陷入沉默、承受羞辱、活在恐吓之中。

18亿女性的数字危局

世界银行统计显示,全球仅不足四成国家立法保障女性免受网络骚扰与跟踪。这道法律屏障的缺失,意味着约18亿女性——占全球女性总人口的44%——在数字空间中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身处领导岗位、商界与政界的女性,正持续遭遇深度伪造视频的污名化、有组织的协同骚扰,以及带有性别偏见的虚假信息攻势。这些手段旨在迫使她们退出网络平台或彻底告别公共生活。全球范围内,每四名女性记者中就有一人表示曾遭受包括死亡威胁在内的线下暴力恐吓。

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巴胡斯指出,网络暴力会突破虚拟边界,向现实生活渗透——它散播恐惧、压制声音,更会催化实际暴力行为乃至针对女性的谋杀。

她强调,法律必须与时俱进,确保司法体系能为虚拟与现实世界中的女性提供平等保护。薄弱的法律保障使数百万妇女和女孩处于弱势地位,施暴者却可以逍遥法外,这是不可接受的。

妇女署指出,网络暴力的举报率持续低迷,司法体系应对乏力,技术平台也鲜被问责。而人工智能生成的暴力内容日益猖獗,更使得施暴者得以跨域境、跨平台逍遥法外。

但转变的曙光已然显现:各国法律正逐步完善以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截至2025年,已有117个国家报告正在着力解决数字暴力问题,但对于这一跨国界挑战,各方努力仍显零散。

行动倡议

全球公民空间持续萎缩,前所未有的资金削减与对女权运动的抵触情绪,所有这些正侵蚀着数十年来的进步成果。在此背景下,欧盟资助的“终止暴力侵害妇女和女孩行为行动”等倡议,对于支持女权运动、推进正义事业显得尤为重要。

联合国妇女署每年发起 “16 天反对性别暴力倡导活动”,时间从 11 月 25 日(“消除对妇女暴力国际日”)持续到 12 月 10 日(“人权日”)。 这一全球性运动通过主题活动呼吁加强法律制度保护、推动国家行动计划、激励公民参与,并特别聚焦数字空间中的性别暴力问题。

今年以"反对性别暴力"为主题的16天公益倡导活动,呼吁全球采取紧急行动弥合法律漏洞,追究施暴者与科技平台的责任。

妇女署执行主任巴胡斯表示,此次16天公益倡议力图呼吁构建一个技术推动平等而非制造伤害的世界。

为了增强各国政府与决策者的能力,联合国妇女署同步推出两项全新工具:《应对科技助长暴力侵害妇女女童行为立法手册(补充指南)》与《警方应对科技助长暴力工作指南》。后者与既有文件《为遭受暴力的妇女女童提供性别敏感警务服务手册》相辅相成,共同为预防与应对此类暴力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