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全球近半数人口已定居城市 特大城市数量激增四倍

报告指出,1950年,全球总人口25亿中仅有20%居住于城市。到2050年,预计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长将发生在城市,其余增长则分布于城镇。
此外,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外,拥有千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将持续扩张,而农村地区人口将进一步减少。
一股决定性力量
在各国代表齐聚巴西贝伦参加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磋商气候行动承诺之际,这份报告凸显了城市化进程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气候韧性的关键作用。
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李军华指出:"城市化是当今时代一股决定性的力量。当我们以包容和战略性的方式进行管理时,它能为气候行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开辟变革之路。"
他强调,为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各国必须制定综合性国家政策,统筹协调城乡地区的住房、土地利用、交通出行和公共服务。
特大城市持续崛起
报告显示,自1975年以来全球特大城市数量已实现四倍增长,从8座激增至33座,其中19座位于亚洲。
拥有近4200万居民的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位居全球人口最多城市之首,孟加拉国达卡(约4000万人口)和日本东京(3300万人口)分列二、三位。
埃及首都开罗是跻身榜单前十的唯一非亚洲城市。
预计到2050年,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哈吉普尔(印度)和吉隆坡(马来西亚)的人口将突破千万大关,使特大城市总数增至37座。
规模虽小,能量巨大
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更多人口居住在中小型城市——这些城市正以超越超大城市的速度快速增长,尤其在亚非地区表现显著。
专家团队分析了约1.2万个城市样本,其中96%的城市人口不足百万,81%的城市居民数量低于25万。
自1975年以来,全球城市总数已增长逾一倍。预测显示,到本世纪中叶城市数量可能突破1.5万座,其中绝大多数城市人口规模将保持在25万以下。
差异化的增长模式
尽管许多城市持续扩张,但报告揭示另一些城市正经历人口萎缩现象。
报告指出,部分城市在所在国人口增长背景下出现人口缩减,而另一些城市则在全国人口减少的情况下保持增长。
在出现人口萎缩的城市中,大多数在2025年时居民数量不足25万。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位于中国,17%分布于印度。
然而,墨西哥城和中国成都等超大规模城市也同样出现了人口下降现象。
城镇与农村地区
与此同时,城镇(定义为常住人口不低于5000的聚居区)已成为超过70个国家中最常见的聚居形态,这一多样化群体包括德国、印度、乌干达和美国等国家。
农村地区仍在62个国家保持最主要聚居形态,较1975年的116个国家显著减少。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下降至44个国家。
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为该领域唯一持续增长的区域,预计未来全球几乎所有农村人口增长都将集中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