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警告:新气候承诺难改全球变暖严峻预期

这一警示出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周二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值此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周将于巴西贝伦开幕之际,报告的发布更具有特殊意义。
《巴黎协定》通过已近十载,该协定确立的全球温控目标——将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实现1.5摄氏度的更严标准——至今仍面临重大挑战。
气候行动计划
各国通过每五年提交一次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阐明其为减少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所采取的措施。
第三轮计划周期涵盖至2035年,但截至9月底,仅有60个缔约方提交了新版承诺,不足缔约方总数的三分之一。
报告指出,若当前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得以全面落实,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预计将在2.3°C至2.5°C之间,较去年报告中预测的2.6°C至2.8°C略有下降。
而若仅基于各国现有政策进行估算,升温幅度则为2.8°C,同样低于去年预估的3.1°C。
目标落空危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预测数据的改善中仅有0.1摄氏度可归因于方法论更新,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预计将抵消另外0.1摄氏度的进展,“这意味着新版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本身对减缓全球变暖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
这一现实表明,国际社会要实现《巴黎协定》这一里程碑式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根据测算,若要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C和1.5°C以内,到2035年全球年排放量必须较2019年水平分别减少35%和55%。
报告进一步指出,全球气温升幅的十年移动平均值将突破1.5摄氏度的临界点——这种状况至少将持续一段时间,且后续逆转将极为困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警告:“尽管各国通过国家自主贡献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行动速度远远不够。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在地缘政治环境日益复杂、时间窗口不断缩小的背景下,采取前所未有的减排行动。”
她同时强调:“但希望之火仍未熄灭——现有成熟技术已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深知前路何行"
报告呼吁各国必须加快减排速度、加大行动力度,才可能实现"2100年前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环境署强调,每避免0.1摄氏度的升温,都能有效减缓损害规模、经济损失和健康影响的扩大——这些影响正侵蚀所有国家,而最贫困脆弱群体承受着最沉重的打击——同时显著降低气候临界点及其他不可逆转风险的发生概率。
该机构指出,只要国际社会凝聚决心,完全有能力加速推进气候行动。数据显示,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全球变暖预测值已从最初的3至3.5摄氏度区间明显回落。更重要的是,当前技术条件已足以支撑深度减排目标,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就是有力证明。
安德森表示:"从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普及,到甲烷排放的有效治理,我们深知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现在正是各国全力以赴的时刻,必须通过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投资未来——这些投入不仅关乎气候目标,更将带来更强劲的经济增长、更完善的公共健康、更丰富的就业机会、更可靠的能源安全与更具韧性的气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