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背景解析】海地深陷非法武器泛滥危机 联合国禁运令为何形同虚设?

被美国执法部门查获、原本要运往海地的枪支和弹药。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
被美国执法部门查获、原本要运往海地的枪支和弹药。
尽管联合国已于三年前对加勒比国家海地实施武器禁运,但该国黑帮仍掌握着多达50万件非法武器,从手枪到军用级半自动步枪一应俱全。在帮派争夺首都太子港控制权的腥风血雨中,这个深陷安全危机的国家正经历着怎样的困境?禁运令又为何收效甚微?

暴力蔓延与武器泛滥

自2021年以来,首都太子港及其周边地区深陷帮派间的暴力冲突。当地居民长期遭受敲诈、性暴力、绑架勒索和谋杀等多重侵害,治安形势持续恶化。

作为一个不生产枪支弹药的国家,海地的非法武器数量却多得惊人。根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最新估算,海地境内流通的非法武器约在27万至50万件之间。这些武器不仅掌控在控制首都大部分地区的帮派人员手中,越来越多的民间“治安团体”也大量配备,试图在动荡的社区中保护居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太子港都市区居住着约260万人口,武器泛滥已造成严重的人道影响。仅在2024年,与帮派暴力相关的死亡人数就超过5600人。其中, 12月上旬,控制太子港热雷米码头地区的帮派在短短五天内杀害了至少207人。除此之外,联合国还记录到多起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包括大规模杀戮、绑架勒索、强奸和性暴力、财产破坏,暴力行为还造成医疗、教育等基础服务中断。

禁运措施与漏洞

联合国安理会于2022年10月通过决议,对海地实施武器禁运,并对特定个人采取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等措施。该决议主要针对那些被认定为威胁海地和平与安全的帮派及相关人员,呼吁联合国会员国禁止向其提供、销售或转让各类武器及相关物资,包括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技术援助、培训和资金支持。

然而,走私网络依然活跃。来自美国迈阿密、纽约等地的武器经由多米尼加共和国转运入海地,成为主要来源之一。腐败和海关执法不力使得这些路线长期存在。

2025年2月,多米尼加当局截获一批从美国迈阿密发出的军火,包含重型半自动步枪巴雷特M82、狙击步枪、乌兹冲锋枪及逾3.6万发子弹。另有迹象表明,部分原注册于海地的私人安保公司的突击步枪流入了帮派之手。

此外,也有武器从委内瑞拉及其他南美国家走私进入海地。部分枪支被伪装为人道援助或商业货物,混装运输以规避检查。

如何确保禁运落实?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表示,要确保禁运有效执行,需要在国家、区域及国际层面采取“全面且协调一致的行动”。这包括加强海地海关、港口及边境管控部门的技术能力,以识别、拦截并调查非法军火运输。

目前,海地境内尚无一台大型扫描设备能够高效检查集装箱或卡车货物。由于多数武器经海路入境,提升港口及海上安全尤为关键。同时,加强与武器来源国执法部门的合作也至关重要。

联合国正协助海地及区域国家强化合作,确保各方遵守禁运规定,并在武器追踪、海关监管及金融调查方面提供技术援助。毒罪办强调,打击腐败与非法资金流动仍是确保禁运落实的核心。

由于海地不产一枪一弹,若能切断弹药供应,帮派之间的暴力冲突及对民众的恐怖统治或将迅速减弱。在禁运令实施近三年后,国际社会亟需将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帮助这个岛国走出暴力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