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组织航运业净零框架谈判搁浅

国际海事组织
海上油轮从炼油厂运输石油的航拍俯瞰图。
为期一周的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特别会议周五在伦敦落幕。一项拟定的旨在限制全球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框架提案因会员国分歧严重被迫搁置,各方决定将最终表决推迟12个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这一“错失的契机”表示遗憾。
航运业承担着全球约80%贸易运输并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近3%。海事组织会员国今年4月制定了一项航运业减排框架草案,力争到2050年前实现行业净零排放。
根据草案,船舶需逐步减少对碳排放燃料的依赖,并为超额排放支付费用,相关收入将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转型;排放低于设定阈值的船舶可储存或交易多余的减排额度;若船舶完全转向零排或近零排放燃料,则可获得财政激励。
草案原定于本周举行的特别会议上进行表决,如果获得通过,这将成为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航运减排体系。
据媒体报道,多国对拟议的全球排放定价机制持反对意见,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主要经济体担心,这一机制可能变相成为“碳税”,并导致航运成本上升超过10%。
周五,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表决决定,此项关乎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协议将推迟12个月再作决议。
联合国深表遗憾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当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秘书长认为航运部门的脱碳工作至关重要。会员国本可为航运业规划清晰可靠的净零排放路径,如今却错失这一契机。杜加里克强调,此次会议决定是推迟表决,并不意味着道路的终结。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多明格斯在特别会议闭幕致辞中呼吁各国代表利用未来一年重建信任、寻求共识。他表示:“本次会议没有胜负之分。希望大家从此次经验中汲取教训,并为落实《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做好下一步谈判的准备。”
海事组织同时表示,将于下周召开排放工作组会议,继续制定技术指南,以推动框架未来的落实与实施。各方也预计将继续进行磋商,寻求弥合意见分歧,为未来谈判做好准备。
Source 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