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联合国难民署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应对萨赫勒地区危机的努力

联合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萨赫勒地区的繁荣与持久和平。
粮农组织/Luis Tato
联合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萨赫勒地区的繁荣与持久和平。
周五,联合国难民署呼吁国际社会提供紧急支持,共同应对萨赫勒地区日益严峻的流离失所者危机。当前,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及邻近国家共有约40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人数较五年前增加近三分之二。

人道主义危机持续恶化

联合国难民署西部和中部非洲局局长阿卜杜拉乌夫·格农孔德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萨赫勒地区的流离失所危机已进入关键阶段,数百万人的安全与未来正受到威胁。”

格农孔德表示,地区不安全局势使民众面临暴力威胁、强制征募、行动限制和任意拘留等风险。妇女和儿童占流离失所者总数的80%,基于性别的暴力问题尤为严重。根据西非和中非地区机构间保护监测系统数据,今年受此类事件影响的人数显著增加。这一趋势凸显了扩大人道援助、帮助人们留在原居地、避免踏上危险旅途的急迫性。

此外,教育和医疗服务遭受重创。截至2025年年中,该地区已有超过1万4800所学校和900多家医疗机构被迫关闭,导致300万儿童失学,数百万人无法获得基本医疗服务。此外,粮食不安全已成为流离失所的重要驱动因素。越来越多的流离失所者和接收社区成员将粮食短缺视为迁移的直接原因,这一比例在近年翻倍增长。气候变化引发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竞争,影响了流离失所者与收容社区的和平共处。

资金缺口严重制约援助行动

格农孔德强调,对该地区的人道主义援助正面临严重的资金和准入双重困境。萨赫勒地区人道主义需求急剧上升,但资源自2022年以来大幅下降。2025年,难民署需要4097亿美元用于萨赫勒国家的人道主义行动,但目前仅筹集到所需资金的32%。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身份登记、证件发放、教育、卫生和住所等关键项目的实施。目前,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共有超过21.2万名难民和寻求庇护者尚未完成登记,难以获得必要的服务,也更容易遭受任意拘留或骚扰。

地区展现韧性与团结

尽管形势艰难,萨赫勒地区社区仍展现出韧性和团结。数据显示,在马里,90%的流离失所者感受到强烈的社区融入感,当地居民慷慨地与他们分享土地和资源;在布基纳法索,当地建立了冲突调解机制,帮助流离失所者与接收社区实现和谐共处。这些努力为该地区在困境中保持社会凝聚力提供了希望。

在制度层面,格农孔德指出,所有萨赫勒国家均是《1951年难民公约》及其《1967年议定书》的缔约国,并制定了国内庇护法,为难民身份认定和社会融入提供法律框架,保障其工作权和自由迁徙权等基本权利。此外,各国均批准了《坎帕拉公约》,以强化对境内流离失所者的保护。这些制度基础为区域合作与长期解决方案奠定了重要支撑。

在此背景下,难民署正致力于加强保护、促进包容、增强韧性并推动持久解决方案,支持各国和社区更有效地管理流离失所问题。格农孔德呼吁:“萨赫勒地区各国无法独自应对这场危机。保护数百万流离家庭、为他们建设更安全的未来,需要的不只是承诺,更需要持续的国际行动和真正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