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由非洲打造、为非洲服务的人工智能”

AI and other digital technologies can help mitigate and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 Unsplash/Steve Johnson
AI and other digital technologies can help mitigate and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非洲不能仅继承由其他地区设计的人工智能技术,而应发展“由非洲打造、为非洲服务的人工智能”。教科文组织希望通过多项培训和创新项目,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非洲大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信息副总干事陶菲克·杰拉西在接受《联合国信息》的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非洲绝不能落后于这一发展潮流。”他强调,非洲的人工智能应当体现用户需求,尊重当地价值观和语言环境,不能简单移植与非洲文化、社会和经济现实不符的技术与标准。

近期,教科文组织在南非开普敦举办的G20人工智能发展会议上,展示了多项创新举措与实践经验。此次会议旨在让人工智能服务于非洲,并支持非洲本土技术发展。杰拉西副总干事指出,人工智能将为非洲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环境、伦理及社会公平方面的潜在风险。他表示:“非洲不能承受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可持续繁荣的重要工具。”

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科文组织计划在非洲大陆培训超过1.5万名公务员和5000名司法人员,提升他们在人工智能治理、伦理应用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层面,教科文组织将结合线上与线下培训:在线课程让更多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线下的“青少年编程计划”则将培训来自15个非洲国家的2000多名教师、学生和教育决策者。同时,教科文组织还将设立泛非洲人工智能孵化器,支持约1500名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此外,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达喀尔和开普敦的区域办公室也同步推进相关培训。在摩洛哥拉巴特,一年前教科文组织牵头建立了非洲首个人工智能中心。

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教科文组织于今年6月成立了全球公共管理学校联盟,成员来自45个非洲国家。杰拉西副总干事表示:“各国必须合作,联合非洲联盟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是一项资源密集型技术,仅凭单个经济体难以支撑。”

可持续发展和伦理责任是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项目的核心。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推动193个国家通过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确保技术应用尊重人类尊严、保护个人隐私,并符合公平、透明的原则。同时,教科文组织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致力于研究低能耗、高效能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