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召开高级别会议,呼吁加强防控非传染性疾病并促进心理健康

非传染性疾病与心理健康挑战
常务副秘书长默罕默德·阿明娜代为宣读了秘书长的致辞。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指出,每两秒钟就有一名70岁以下的人因非传染性疾病去世。仅在过去一年,全球就有超过43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与此同时,超过10亿人正面临心理健康问题,自杀仍是年轻人的主要死因之一。古特雷斯强调:“这些数字并非冰冷的统计,而是缩短的生命、失去的生计和受阻的发展。”
古特雷斯表示,尽管自2011年首次高级别会议以来,全球在降低烟草使用、制定国家战略和扩大治疗覆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未能实现到2030年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标。他指出,大多数非传染性疾病本质上可以通过低成本、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但“救命药物必须可获得、可负担,而不应成为财富或地域的特权”。
当天提交大会的《政治宣言》提出,到2030年减少1.5亿烟草使用者,使新增的1.5亿高血压患者获得有效的症状控制,并让1.5亿人获得心理健康服务。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推动跨部门合作,增加可持续融资,并确保将患者置于行动核心。
“常态不等于可接受”
联大主席贝尔伯克在发言中指出,肥胖儿童人数已首次超过体重不足儿童,2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治疗正在迎来新变革。她强调,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常态并不意味着可以接受”。2021年,全球约有43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近2000万人死于心脏病,1000万人死于癌症。
贝尔伯克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减少烟酒使用、改善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风险,而现有的检测、诊断和治疗方案已能帮助许多患者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她同时指出,四分之三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发生在资源有限的中低收入国家,药物供应、资金投入和心理健康服务均严重不足,导致疾病与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她提到津巴布韦一名10岁女孩的案例,说明及时确诊和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出全球仍有数亿人因缺乏资源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医疗服务。她指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知识或科学,而在于可及性。”
贝尔伯克表示,从2011年至2030年,非传染性疾病预计将造成30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损失,如加上心理健康和生产力损失,这一数字还将增加16万亿美元。她呼吁国际社会紧急筹措资金,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以团结精神应对这一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