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乌克兰连续第三年成为集束弹药伤亡最严重国家

在乌克兰基辅,一名男子在爆炸留下的弹坑前行走。
儿基会/Anton Skyba for The Globe and Mail
在乌克兰基辅,一名男子在爆炸留下的弹坑前行走。
联合国支持的研究人员周一表示,乌克兰冲突已连续第三年成为集束弹药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地区。

集束弹药是一种在空中或地面引爆后,会释放出大量小型子弹药(又称“子母弹”)的武器。这些子弹药会在广泛区域内散落爆炸,造成大范围杀伤。由于部分子弹药在落地后未能立即引爆,会长期遗留在地面,类似地雷般对平民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其使用常导致高比例的平民伤亡。

根据最新发布的《集束弹药监测报告》,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以来,乌克兰境内已有已知超过1200人因集束弹药死亡或受伤。报告团队负责人佩尔西指出,实际数字可能远高于此,但要获得准确统计可能还需数年时间。

他在日内瓦向记者表示,以叙利亚和也门冲突为例,虽然伤亡人数显然很高,“但这些数据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公布”。

老挝遗留问题

佩尔西称,老挝是集束弹药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历经数十年调查才证实,数以千计的民众在集束弹药袭击中丧生。

这份由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支持的民间社会出版物还指出,以色列指控伊朗在2025年6月的弹道导弹袭击中使用了集束弹药,并提及加沙地带和黎巴嫩南部存在使用该武器的报道,但尚未得到证实。

报告还提到,缅甸事实当局自2022年前后起在持续内战中使用“国产”空投集束炸弹。

研究专家哈特表示,“叛军控制区内的学校成为袭击目标”,此类武器在钦邦、若开邦、西贡地区和克钦邦等地均有使用。

误认玩具 儿童伤亡严重

子弹药可通过爆炸冲击、燃烧效应和破片作用造成伤亡与破坏。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指出,单次袭击可能涉及数千枚独立爆炸装置,通常散布在数百平方米的区域内。

裁军研究所解释说:“这类弹药可通过空投或地面发射,用于打击装甲目标、物资及人员。非常明确的是,平民仍在承受集束弹药残留物带来的苦难。”

报告显示,2024年儿童占集束弹药伤亡总数的比例高达42%。他们常因好奇而误将集束弹药当作玩具,或在玩耍途中、上学路上、田间劳作时遭遇这些武器。

资金削减影响排雷工作

人道主义工作经费缩减对受爆炸性武器影响的国家造成了不利影响。

集束弹药监测组织高级研究员阿特金斯指出,阿富汗、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国曾“在清理污染土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如今因资金短缺,排雷工作难以完成,进度严重滞后”。

佩尔西特别提到,美国国际开发署曾资助的整个项目——包括在老挝的排雷计划——现已终止。

他解释道:“数十年来,该项目在偏远地区为集束地雷受害者提供急救至关重要,这显然是为应对上世纪60、70年代轰炸遗留的危害。同时,整个康复项目——包括假肢供应——也被削减,据我们所知,这些项目至今未以任何形式恢复。”

多数使用国非《集束弹药公约》缔约方

《集束弹药监测报告》指出,《集束弹药公约》生效15年来,仅有10个国家使用过此类武器,且这些国家均未加入该国际公约。

目前共有18个国家已停止生产集束弹药。除阿根廷外,这些前生产国全部为公约缔约国。

报告还指出,仍有17个国家继续生产集束弹药或保留生产权利,且均非公约缔约国。这些国家包括:巴西、中国、埃及、希腊、印度、伊朗、以色列、缅甸、朝鲜、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土耳其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