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性别平等:联合国妇女署呼吁展现政治意愿并加速全球行动

在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的避难所里,一名母亲正喂养着她营养不良的两岁女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Ilvy Njiokiktjien
在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的避难所里,一名母亲正喂养着她营养不良的两岁女儿。
若当前趋势持续,到本十年末,仍将有超过3.51亿妇女和女童深陷极端贫困。

全球性别平等进程正在倒退,其代价正以生命、权利和机遇的形式不断累积。距离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截止期限仅剩五年,所有与性别平等相关的目标均未达到预期进度。

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周一发布了《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性别现状报告》,该报告基于100余个数据源,全面追踪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

世界处于十字路口

2025年对妇女和女童而言具有三重里程碑意义:北京宣言及行动纲要30周年、安理会第1325号决议(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25周年,以及联合国成立80周年。然而,最新数据令人警醒,凸显迫切需要加速行动与加大投资。

报告指出,女性贫困率近五年来几乎没有改善,自2020年以来一直徘徊在10%左右,受影响群体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南亚地区。

冲突加剧危机

仅在2024年,就有6.76亿妇女和女童生活在致命冲突威胁范围内,创1990年代以来最高纪录。

报告指出,身处战区的女性承受的后果远不止流离失所,还面临粮食不安全、健康风险和暴力事件急剧增加。

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依然普遍存在。全球每八名女性中就有一人在过去一年遭受过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近五分之一的年轻女性在18岁前被迫结婚。每年约有400万女童遭受女性生殖器切割,其中半数以上在五岁前就经历了这种残割。

优先保障性别平等

尽管数据严峻,报告同时强调,若各国优先保障性别平等,可取得显著成效:自2000年以来,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近40%,女童完成学业的可能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联合国妇女署政策司司长莎拉·亨德里克斯向《联合国新闻》表示,1997年她初到津巴布韦时,“分娩仍是生死攸关的事”。

她说:“如今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短短25至30年间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在尼日尔南部萨菲的一所学校里,一名女孩在课堂上使用平板电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Frank Dejongh

弥合性别数字鸿沟

技术领域也蕴藏希望。目前男性上网率为70%,女性为65%。报告估算,若能缩小这一差距,到2050年可使3.435亿女性受益,到2030年可帮助3000万人摆脱贫困,并为全球经济增加1.5万亿美元。

妇女署执行主任西玛·巴胡斯指出:“凡是将性别平等置于优先地位的地区,其社会和经济都取得了显著发展。针对性别平等的定向投资具有改变社会和经济的力量。”

然而,女性权利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冲击,公民空间持续收缩,性别平等倡议面临日益严重的资金削减,这些都威胁着来之不易的成果。

妇女署指出,若不采取行动,女性在数据和政策制定中仍将“隐形”——由于调查资金减少,目前性别数据缺口达25%。

迫在眉睫的选择

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李军华强调:“《2025性别现状报告》表明,性别平等缺失的代价极其高昂,但其带来的收益同样巨大。”

他说:“聚焦照护、教育、绿色经济、劳动力市场及社会保护领域的加速行动与干预措施,有望在2050年前使处于极端贫困中的妇女和女童减少1.1亿人,并释放约342万亿美元的累计经济回报。”

然而,进展依然不均衡且缓慢。

全球议会席位中女性仅占27.2%,地方政府代表比例停滞在35.5%。管理层女性占比仅为30%,按当前进度实现真正平等仍需近百年。

亟需政治意愿与全球行动

值此《北京行动纲要》颁布三十周年之际,报告将2025年定为关键节点,并警示:“性别平等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和平、发展与人权的基石。”

在联合国高级别会议周前夕,《2025性别现状报告》指出:当务之急是立即投资于妇女和女童,否则将面临又一代人进步成果付诸东流的风险。

亨德里克斯向各国领导人传达了妇女署的讯息:“变革完全可能实现,我们面前存在另一条道路,但这条道路并非必然,它需要全球各国政府展现政治意愿和坚定决心,让性别平等、妇女权利及其赋权成为持久现实。”

报告以《北京+30行动纲领》为基础,确定了六大亟需加速行动的优先领域,以期在2030年前实现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性别平等。这些领域包括:数字革命、摆脱贫困、零暴力、充分平等的决策权、和平与安全以及气候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