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改变自杀话题的叙事方式,每年可挽救72万条生命

危地马拉一名遭受性暴力侵害的年轻女性讲述了联合国提供的心理社会支持如何使她远离自杀的深渊。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ergio Izquierdo
危地马拉一名遭受性暴力侵害的年轻女性讲述了联合国提供的心理社会支持如何使她远离自杀的深渊。
全球每年有超过72万人因自杀身亡,自杀未遂人数更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周三呼吁“改变自杀话题的叙事方式”,以“挑战有害迷思、减少污名化并促进富有同情心的对话”。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谭德塞为此发表致辞表示:“每一条逝去的生命都会给家庭、朋友、同事以及整个社区带来深远影响。”

自杀影响所有年龄段人群。在世卫组织收集数据的最新年份2021年,自杀已成为全球15至29岁人群的第三大死因。

自杀现象遍及所有地区,并非高收入国家独有。2021年,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自杀事件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当年全球平均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8.9例。其中,非洲地区为11.5例,欧洲和东南亚均为10.1例,西太平洋地区为7.5例,东地中海地区最低,为4.0例。

哪些人群面临风险?

在高收入国家,自杀与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和酒精使用障碍)以及既往自杀未遂行为之间的关联已有充分证据。

然而,许多自杀行为发生在危机时刻,当个体无法应对生活压力时往往冲动自杀,如因财务问题、人际冲突、慢性疼痛或疾病所致。

此外,经历冲突、灾难、暴力、虐待、丧亲,或长期处于孤立状态,也与自杀高度相关。

弱势群体的自杀风险同样居高不下,包括难民和移民、土著人民、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双性人以及在押人员。

从沉默走向坦诚

谭德塞强调:“我们必须从沉默走向坦诚,从污名转向共情,从漠视转向支持。”

他指出:“必须营造安全环境,让人们敢于发声并寻求帮助。转变自杀议题的叙事方式,意味着推动系统性变革——各国政府应优先投资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所需支持。”

根据世卫组织《2024年心理健康图集》报告,自2017年以来,各国政府的心理健康支出中位数始终维持在卫生预算总额的2%左右。与此同时,高收入与低收入国家间存在巨大差距:高收入国家人均心理健康投入达65美元,而低收入国家最低仅为0.0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