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泛美卫生组织呼吁加强美洲基孔肯雅热与奥罗普切病毒防控

哥伦比亚巴兰基亚的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 国家当局正在挨家挨户控制可以携带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和基孔肯雅热病毒的蚊子。
泛美卫生组织/Joshua E. Cogan
哥伦比亚巴兰基亚的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 国家当局正在挨家挨户控制可以携带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和基孔肯雅热病毒的蚊子。
泛美卫生组织呼吁美洲国家加强监测、临床管理和病媒控制,以应对局部暴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和持续传播的奥罗普切病毒。这些虫媒病毒的并存,加剧了易感人群面临的疫情暴发、严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疾病特点与高危人群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传播,症状包括高热、皮疹和剧烈关节肌肉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导致长期残疾。重症病例可发展为休克、脑膜脑炎或吉兰-巴雷综合征。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及患有基础疾病者风险最高。目前无特效治疗,预防依赖于避免蚊虫叮咬。

奥罗普切病毒主要通过小蠓传播,五带库蚊也可能参与。感染者通常出现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有时伴随神经系统症状。目前无疫苗或特效治疗,仅能对症处理。

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暴发

根据泛美卫生组织最新流行病学警报,2025年规模最大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出现在南美洲,尤其是玻利维亚、巴西和巴拉圭,以及加勒比部分地区。疫情与亚洲型和东/中/南非基因型相关,显示出自2014年以来疫情模式的变化。

截至8月9日,该地区14个国家共报告疑似病例212,029例,死亡110例,其中97%以上发生在南美洲。相比之下,2024年报告病例为431,417例,死亡245例,表明总体病例有所下降,但局部暴发仍在持续。

奥罗普切病毒范围扩大

与此同时,2025年前七个月,11个国家报告了超过1万2700例奥罗普切病毒确诊病例,其中巴西、哥伦比亚、古巴、巴拿马、秘鲁和委内瑞拉出现了本土传播。

传统上,该病毒传播局限于亚马逊部分地区,但自2024年以来,其范围已扩展至此前未受影响的区域,凸显了加强监测和利用地理空间工具追踪病媒与病例分布变化的重要性。

全球流行趋势

基孔肯雅热在非洲、亚洲和印度次大陆已流行数十年。该病毒于2007年首次在欧洲(意大利)出现,2013年传入美洲。截至2025年8月中旬,全球累计报告超过27万例病例,其中塞内加尔、法国、印度和中国均出现疫情暴发。留尼汪岛2024年的疫情已导致超过4万7500例确诊病例。

2014至2017年间,亚洲基因型在美洲占主导地位。但至少四个国家近期报告发现东/中/南非基因型病毒,引发其可能与亚洲型共同传播、从而增强病毒适应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