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核技术如何助力打击水产品欺诈

意大利某市场内摆放着各种海鲜。
© Unsplash/Nicola Welner
意大利某市场内摆放着各种海鲜。
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和小规模渔民正面临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水产品欺诈。

从误标鱼类到隐藏添加剂,这些欺诈行为威胁着生计、食品安全以及人们对餐桌食品的信任。

如今,一项由联合国支持的国际新倡议正利用前沿核科学技术,保护公众健康,并确保他们依赖的海产品安全、真实且可溯源。

可疑的生意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均海产品消费量已翻了一番,预计到2050年将再次翻番,海产品欺诈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根据粮农组织估计,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初级渔业生产中雇佣了约6200万人,约6亿人的生计依赖渔业和水产养殖。

海鲜欺诈行为包括用低价替代品替换高价值物种,以及使用未经授权或未申报的添加剂。此类欺诈可能发生在供应链的任何环节,随着供应链日益复杂,监测和溯源的难度不断增加。

为确保海产品欺诈行为被有效发现,各国及国际食品监管体系需采用稳健且适用的分析方法。

核技术助力

粮农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启动的项目,将利用核技术打击海产品欺诈。

通过“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在食品和农业中的应用联合中心”,原子能机构将启动为期五年的协调研究项目,帮助各国加强食品控制体系,以检测和预防海产品欺诈。

原子能机构将运用核技术及相关手段提升科学能力,确保产品真实性,并增强水产品供应链的韧性与透明度。

原子能机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澳大利亚核科学与技术组织的马祖姆德表示:“原子能机构项目为成员国提供了宝贵机会,使其可借助核科学工具合作打击欺诈,并降低水产品供应链风险。”

用原子揭示真相

原子能机构食品安全与控制实验室支持各国应用核技术及相关分析方法,促进安全、真实水产品的贸易,并为欺诈检测提供强有力工具。

对抗海产品欺诈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通过轻元素(如氧)的稳定同位素比例分析,确定鱼类的地理来源,并通过鱼类生物组织中反映的环境和生态条件,验证其是否为野生捕捞。

核技术在海产品认证中的应用,为打击欺诈提供了有力工具,增强消费者保护,提升对食品控制体系的信任,并支持渔民参与可持续水产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