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调查报告:缅甸当局实施“系统性酷刑”和性暴力

缅甸独立调查机制在周二发布的年度报告中表示,在记录犯罪行为和识别责任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包括涉及拘留设施的安全部队指挥官。
缅甸在2021年2月发生军事政变,包括总统温敏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在内的民选领导人被拘押。政变引发了大规模抗议、对异议人士的暴力镇压以及全国范围的武装抵抗运动。
重要证据
机制负责人尼古拉斯·库姆贾恩表示:“我们发现了大量证据,包括目击者证词,表明缅甸拘留设施中存在系统性酷刑。”
他指出:“我们在识别犯罪者方面已取得进展,包括负责这些设施的指挥官,并随时准备支持任何有能力且愿意起诉这些罪行的司法管辖区。”
报告详细列举了所记录的罪行,包括焚烧性器官、其他形式的性暴力,以及对被捕战斗人员或被指控为线人的平民的即决处决。
指挥责任
该报告涵盖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的情况,基于超过1300个来源,其中包括近600份目击者证词,以及照片、视频、文件、地图和法医证据。
报告还详细描述了针对学校、住宅和医院空袭事件的调查,包括2025年3月地震发生后救援行动仍在进行期间发生的袭击。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授权的调查人员正在分析缅甸空军的组成及其指挥链,以确定实施这些空袭的责任人。
针对若开邦的暴行也已展开新的调查。该地区目前处于缅甸军队与若开军的控制争夺之中。针对2016年和2017年罗兴亚人遭受暴行的调查仍在继续。
国际问责
调查人员表示,他们收集的证据已为国际刑事法院、国际法院及阿根廷的司法程序提供支持。
这些证据促成了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于2024年11月对缅甸军方总司令敏昂莱发出逮捕令,以及阿根廷联邦法院于2025年2月对敏昂莱及其他24人发出逮捕令。
库姆贾恩强调:“我们的报告凸显了缅甸境内暴行发生的频率和残暴程度持续上升的趋势。我们正努力推动施暴者最终在法庭上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不断恶化的危机
军方、亲民主力量和民族武装团体之间的冲突,已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使缅甸陷入深重的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危机。
该国还面临2017年若开邦军事行动的长期影响。当时,缅甸军方针对罗兴亚穆斯林少数民族发动的行动,被时任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形容为“种族清洗的教科书式案例”,迫使数十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国,其中大多数至今仍滞留在拥挤的难民营中。
多重压力
调查人员警告称,联合国资金流动性危机正在削弱其工作。该危机已将机制2025年的预算削减至批准金额的73%,并要求2026年将常规预算资助的员工减少20%。
为应对资源短缺和运营挑战——包括无法直接接触缅甸境内证人、安全风险和网络安全威胁——调查团队已制定为期三年的战略计划,重点在于增强运营韧性并提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