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讨论海上安全问题: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应对新兴挑战

多明戈斯指出,航运是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全球运输货物超过12.3亿吨,190万名海员保障了贸易的正常运转。然而,仅2024年就发生了近150起海盗和武装抢劫事件,主要集中在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印度洋和西非地区,严重威胁船舶、货物及海员安全。
他强调,安全威胁并不限于海盗。红海地区针对国际航运的非法袭击违反国际法和航行自由,此外,网络攻击、毒品走私及欺诈行为也在冲击既有的船旗国与港口国制度。
多明戈斯对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呼吁停止对国际航运的袭击并持续监测局势表示感谢。他表示,确保海上安全必须以预防、持续警惕、创新及区域和国际合作为基础。
他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已制定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包括《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制止海上非法行为议定书》修订案,以及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安全管理要求。过去二十多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各地区建立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如《亚洲打击海盗合作协定》、《吉布提行为准则》及《雅温得行为准则》等。
多明戈斯指出,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监控和卫星监测系统为应对威胁提供了新工具,但数字化与自主船舶的发展也凸显了健全网络安全治理的紧迫性。他强调,海上安全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国际海事组织正持续推动航运脱碳、减少塑料垃圾、防治生物污损和降低水下噪音等工作。
他呼吁,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引发的航运中断和海员伤亡,建设性对话是唯一出路。海上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关乎人类福祉。他强调:“海上安全是共同责任,海洋将我们连接在一起,航运和海员的生命依赖于各方对安全航行的承诺”。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强调中立治理、负责任管理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每年通航逾1.3万次船舶,约占世界海运贸易额的6%。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是巴拿马政府下属的独立机构,1999年根据《托里霍斯—卡特条约》接管运河运营,负责其管理、维护和发展。由九人董事会治理,并设国际顾问委员会,运作独立于政治周期。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局长巴斯克斯在安理会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以确保全球关键基础设施的中立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他表示,作为连接全球贸易的重要通道,巴拿马运河不仅是一条商业航道,更是各国合作的象征。他指出,在穆利诺总统领导下,巴拿马通过改革和国际协作,强化了法治,促进了全体国民的福祉与繁荣。
在发言中,他提出三点经验。中立原则的力量:巴拿马运河由国际条约管理,保障所有国家在和平与战争时期享有平等通行权,这一原则已写入宪法。独立董事会与国际顾问委员会确保运河治理的透明度、技术竞争力和政策稳定性。
负责任管理的成效:过去25年,运河吞吐量翻倍,闸门扩建,安全措施加强。2016年完工的第三套船闸工程使货运量增加50%,预计本财年收入的53%将来自这一系统。
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面对2023—2024年干旱,巴拿马运河采取了节水、物流调整和建设人工岛等措施,同时实施社区援助和环境保护,确保供水与航运安全。
巴斯克斯强调,巴拿马正以长远眼光推进港口扩建、能源走廊整合和清洁燃料开发,以应对未来更高效、更绿色的运输需求。
他指出,每年有逾10万艘商船运输全球约80%的贸易货物,巴拿马运河虽仅长50海里,却每年可减少多达16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他还提到,运河已将国际海事组织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纳入运营,并推动气候韧性技术、金融机制及网络安全合作。
巴斯克斯说:“巴拿马运河证明了全球公共资源可以公平、负责任且具有前瞻性的方式加以管理。通过持续合作、不断适应和遵守国际法原则,运河将继续服务于今天和未来的世代。”
国际刑警组织呼吁加强全球合作 应对日益复杂的海上安全威胁
在安理会会议上,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乌尔基萨呼吁各国加快将多边承诺转化为切实行动,通过数据驱动的合作、跨国调查支持以及能力建设,应对日益复杂的海上安全威胁。
乌尔基萨指出,全球海上航线在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同时,正日益被跨国犯罪集团利用,从海盗、武装抢劫到贩运毒品、武器和濒危野生动物,威胁范围不断扩大,并与恐怖主义相互交织。
他特别强调,港口数字化带来了新的网络风险,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港口电力、通信和物流系统发动攻击。许多港口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使其成为高风险目标。
国际刑警组织提出三大应对支柱。数据驱动的国际合作:依托全球安全通信系统和19个数据库,实时共享船舶、事件和犯罪网络情报,帮助成员国提前识别威胁。
多边行动与调查支持:协调跨国执法力量开展海上和陆地联合行动,部署专家团队支援特殊调查和证据收集。
能力建设与技术支持:与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等合作,帮助沿海和岛屿国家提升港口安全和网络防护能力。
乌尔基萨呼吁安理会在相关公约、决议或声明中,将国际刑警组织作为关键的全球合作伙伴。他表示:“国际刑警组织具备将多边战略转化为有效全球应对的能力和授权,我们已准备好与各国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安全挑战。”
美国:中国对海上安全和贸易构成威胁
在安理会就海上安全问题举行的公开辩论会上,美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谢伊强调巴拿马运河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并表达对中国在该地区,特别是在关键基础设施和港口运营方面影响力的关切。她表示,这种影响不仅对巴拿马和美国构成风险,也可能威胁全球贸易与安全。
谢伊还指出,伊朗通过支持胡塞武装和其他武装团体,以及在国际水域扣押商船,对海上安全造成威胁。她呼吁伊朗立即释放所有被扣押的船只及船员,并敦促各国严格执行联合国对胡塞武装的武器禁运。她提到,胡塞武装近期袭击并击沉两艘商船,造成人员伤亡和船员被扣押。
在谈及朝鲜问题时,谢伊引用独立研究机构的影像证据,指朝鲜通过商业运输向其他国家转移煤炭和铁矿石,违反联合国制裁。美国正推动将参与运输的六艘船舶列入制裁名单,并敦促安理会成员国支持这一提案。
谢伊欢迎国际刑警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在提升网络安全、防止规避制裁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制定《网络安全准则》、打击“影子船队”及防止“船舶欺诈登记”等行为。她特别赞赏巴拿马、利比里亚和马绍尔群岛启动船舶登记信息共享协议,并支持扩大参与范围。
中国:尊重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地位,支持巴拿马捍卫对运河的主权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海上安全问题高级别公开辩论会上发言表示,巴拿马持续有效管理运河,为世界航运和贸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方一贯尊重运河永久中立地位,坚定支持巴拿马捍卫对运河的主权,确保运河的开放和畅通。
傅聪表示,近一段时间,美国代表团多次在安理会借各种议题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和抹黑,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一贯尊重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承认巴拿马运河作为永久中立国际水道的地位。美方炮制谎言、无端攻击中国,无非是为其控制运河制造借口。中方坚决反对经济胁迫和霸凌行径,敦促美方停止造谣生事。
傅聪说:“美国是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搅局者。美方在南海地区部署包括陆基中程导弹在内的进攻性武器,频繁派遣大规模舰机到南海搞军事侦察和演习,在别国的家门口耀武扬威、横冲直撞,无非是想把南海搅乱,服务美国的地缘战略私利。”
傅聪表示:“美国的霸权和冷战思维、单边主义行径正急剧推升全球海上安全风险。美国至今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愿履行相关义务;无视国际法和国际海底管理局警告,单方面决定开发国际海底资源,抢夺全人类共同财产;公然恐吓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的正常运营,肆意挑战他国主权;将涉海事务泛安全化,阻碍海上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们敦促美方深刻反思,切实承担起大国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