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非洲“陆连型”经济体有望引领大陆繁荣

一名裁剪工在莱索托的一家服装厂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Marcel Crozet
一名裁剪工在莱索托的一家服装厂工作。
非洲陆路发展中国家正通过发挥地理优势、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并积极采用变革性技术,努力成为推动非洲大陆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埃塞俄比亚代表塞缪尔·多伊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将这些国家视为地理隔绝、发展受限的地区,转向认识到它们是非洲社会经济复兴核心的动态陆地互联经济体。”

开发署最新发布的立场文件《非洲陆连经济体:通向繁荣与发展的路径》提出,应“从地理限制转向战略优势,重写发展故事”。多伊在土库曼斯坦阿瓦扎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内陆发展中国家问题会议期间向媒体介绍了报告。

他指出,长期以来,非洲内陆发展中国因缺乏直接出海口被视为“欠发达国家”,这一劣势常被认为制约了贸易、增长和发展。而如今,它们正利用战略位置和区域互联优势,转型为经济活动、贸易和创新的重要枢纽。

例如,卢旺达的基加利物流平台面积达13万公顷,连接乌干达、刚果(金)和布隆迪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沿海经济体。埃塞俄比亚则为南苏丹至吉布提的贸易路线提供关键支持,通过铁路将货运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12小时,并凭借国家航空公司发展为连接非洲与国际市场的重要航空枢纽。博茨瓦纳、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共同构成的南北走廊,则将南部非洲与更广阔的非洲市场相连。

在全球范围内,内陆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7%,但仅贡献约1.1%的全球贸易。开发署指出,虽然非洲内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很小,但它们向区域和大陆市场提供了钻石、铜、金、咖啡、糖以及纺织品和服装等战略性商品和服务。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推动力。该协议于2021年1月生效,覆盖12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多数非洲内陆发展中国家为其成员,贸易壁垒的降低为它们更积极参与非洲内部及全球贸易创造了条件。

多伊表示:“内陆国家正成为桥梁而非障碍。借助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内陆发展中国家可以将地理位置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运输货物、服务和数据。”这一转变需要配合政策改革,并通过创新、包容性治理、韧性和融资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报告强调,数字互联互通是非洲内陆发展中国家突破地理限制、直接连接区域与全球市场的重要途径。根据2024年国际电信联盟数据,内陆发展中国家中39%的人口已接入互联网,非洲内陆发展中国家的接入率最高为20%。虽然它们仍主要依赖沿海邻国获取海底电缆接入,但已具备利用创新连接方案减少依赖的条件。

国际电联电信发展局局长扎瓦扎瓦在阿瓦扎表示:“我们担心内陆发展中国家难以获得海底电缆接入,对双重内陆国家而言,这一挑战更大,因为必须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才能实现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