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全球亟需制定遏制塑料污染的条约

失控态势
作为谈判主导方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表示,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一项塑料公约,当前污染危机已经失控,民众对此深感愤怒。我们清楚地看到,塑料污染已经侵入自然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甚至进入人体...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塑料污染的环境中。
环境署警告,除非达成国际协定,否则到2060年塑料产量和废弃物预计将增长两倍,造成包括危害人类健康在内的严重损害。
瑞士联邦环境署署长施内贝格响应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条约的呼吁,她强调塑料废弃物正在阻塞湖泊、伤害野生动物并威胁人类健康。这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需要全球紧急协同应对的挑战。
妥协精神?
施内贝格在条约谈判间隙向记者表示,目前没有国家呼吁实施生产限制。她指出,若能就生产和消费端都需采取措施达成共识,将有助于推动谈判取得突破。
协议支持者将其重要性比作《巴黎气候协定》,同时指出石油生产国正施加压力阻挠协议达成——原油和天然气正是塑料生产的基础原料。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此前强调,仅靠回收无法解决塑料污染危机,我们必须推动系统性变革,实现向循环经济的转型。她多次呼吁建立全球塑料监管体系。
建立全球统一规范
随着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展开为期十天的条约谈判,协议支持者期望最终条约能涵盖塑料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生产到废弃处理。
根据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制定的谈判框架文件,该条约应“促进塑料循环利用,防止塑料污染物泄漏至自然环境中“。
这份22页的文件包含32项草案条款,将逐条进行审议。该文本旨在为未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定调,并将作为谈判的起点。
此次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导的谈判,源于2022年各成员国达成的一项决议——各国同意在两年内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以终结包括海洋环境在内的塑料污染危机。
塑料污染危机规模触目惊心:从日常使用的吸管、咖啡杯、搅拌棒,到超市购物袋和含塑料微珠的洗护用品,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最终都汇入海洋和垃圾填埋场,而它们仅仅是全球塑料污染问题的微小缩影。
安德森向媒体透露,2022年巴基斯坦发生致命洪灾造成上千人遇难后,她曾前往灾区考察。塑料废弃物和碎片构成灾后恢复的主要障碍,她强调,“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此次谈判的初衷——既要确保经济正常运转,又要落实'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承诺。“
安德森强调,在日内瓦达成的任何条约都必须足够完善,能够兼顾全球各国在塑料设计、生产、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方面的不同需求。她表示,条约还必须经得起时间考验。
她指出,制定全球统一的塑料管理规则至关重要——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这项条约将实现这一目标:当全球对塑料管理形成统一规范时,投资者就能获得可预期性——他们明确回收材料的市场需求,从而吸引资金投入,实现从‘废弃物’到‘再生资源’的价值转变。”
根据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最新统计预测,2024年全球塑料消费总量将首次突破5亿吨大关,其中约3.99亿吨最终将转化为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