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沙停火遥遥无期 联合国筹备巴以 “两国方案“会议

联合国纽约总部托管理事会会议厅内的“人类与希望”雕塑。
联合国图片/Manuel Elias
联合国纽约总部托管理事会会议厅内的“人类与希望”雕塑。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和平共处的愿景似乎遥不可及,尤其是在哈马斯2023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及以军随后轰炸加沙的背景下。然而,周一举行的联合国高级别会议将成为该组织推动停火和实现”两国方案“的最新努力。

加拿大驻联合国代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主席鲍勃·雷向《联合国新闻》强调:“这不是和平会议,而是试图延续讨论、突破僵局、寻求解决方案的途径。我们期待各方能倾听彼此,从对话中汲取智慧。”

鲍勃·雷的谨慎表态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两国方案”的高度不确定与忧虑。冲突双方均不会出席此次会议,而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美国预计也将缺席。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月曾在安理会警告说,该方案正面临“彻底消亡的风险”,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渺茫”。

但他在6月5日向媒体发表谈话时表示:“对于怀疑两国方案的人,我要问:替代方案是什么?是建立一个要么驱逐巴勒斯坦人、要么迫使他们沦为无权利居民的单一国家吗?”

古特雷斯强调,国际社会有责任维系两国方案的生命力,并创造条件使其实现。

鲍勃·雷表示,尽管会议组织方持续敦促以巴双方参与,但也理解他们各自的困境。(以色列)仍有众多公民被哈马斯扣押为人质。他们遭受了这场自1940年以来全球犹太族群最惨重的袭击。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此引发的加沙战争,这对巴勒斯坦民众及阿拉伯世界众多成员造成了深重创伤。

推动实地局势

这场于7月28日召开的、由法国与沙特阿拉伯联合主持的为期四天的会议,源于202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ES-10/22号决议。两国在会前发布的概念说明中强调,两国方案的国际共识仍获近乎全球支持,且显然是唯一能依法满足以巴双方正当诉求、为地区和平稳定创造条件的路径。

声明指出过往和平努力的失败,明确表示本次会议目标绝非“重启“或”再造“另一个没有尽头的进程,而是要一劳永逸落实两国方案。

在5月于联合国举行的筹备上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中东及北非事务顾问勒让德尔指出,必须保留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前景。需要采取不可逆转的步骤和具体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并呼吁实现持久停火、立即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以及释放人质。

沙特阿拉伯谈判代表团团长拉德万补充道,结束冲突、确保人质和被拘留者获释的努力必须“植根于一个可信且不可逆转的政治计划,该计划应解决冲突根源,并为和平、尊严和共同安全提供真正路径“。

他强调:“必须为更广泛的政治解决方案奠定基础。仅仅宣布停火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如何重建加沙?如何改变加沙的治理方式?如何处理约旦河西岸问题?如何解决长期以来导致各方无法达成共识的议题?我们不应忘记,1993年《奥斯陆协议》曾是真正成功的谈判成果,但自那以后,我们再未达成过许多实质性协议。我们必须努力创建一个框架,促成真正的讨论。”

何为"两国方案"?

在犹太民族与巴勒斯坦民族毗邻而居、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各自建国的构想,早在联合国1945年成立前便已存在。历经多次修订完善,这一理念已载入数十份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多轮和平谈判以及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的议程。

1947年,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联合国承担起寻求巴勒斯坦问题公正解决的责任,提出将巴勒斯坦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国家,一个是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另一个是犹太国,同时将耶路撒冷国际化。这一方案奠定了“两国方案”的框架基础。

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和平会议,目的是在安全理事会第242(1967)338(1973)号决议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谈判和平解决双轨问题:即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问题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问题。

随后举行了一系列谈判,最终,以色列政府与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巴解组织之间相互承认并于1993年签署了《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原则声明》或《奥斯陆协定》),以及随后的多项执行协定。根据这些协定,以色列部队部分撤出,选举巴勒斯坦理事会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部分释放囚犯,并在巴勒斯坦自治地区建立正常运作的行政机构。无论是作为国际合法性的守护者,还是在募集和提供国际援助方面,联合国的参与一直都至关重要。

1993年的《原则声明》将某些问题推迟到2000年在戴维营和2001年在塔巴举行的永久地位谈判讨论,但事实证明未取得结果。

《奥斯陆协议》签署三十年后,联合国的核心目标始终是支持巴以双方依照联合国相关决议、国际法及双边协议解决冲突、结束占领,最终实现“两国愿景”——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以耶路撒冷为共同首都,以色列与一个独立、民主、领土连贯、具有生存能力且主权完整的巴勒斯坦国,在安全且国际承认的边界内和平安全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