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30万因战争流离失所的苏丹人开始返乡

返乡民众主要涌向喀土穆州、森纳尔州和杰济拉州——这些地区在经历两年多战乱后满目疮痍。
资金严重短缺
联合国难民署与国际移民组织区域主任近日访问了喀土穆,目睹了千疮百孔的城市景象和当地居民长期面临的服务瘫痪困境。这里滞留的不仅有成千上万境内流离失所者,还包括本在苏丹寻求庇护的难民——其中许多人自战争爆发以来便彻底失去人道主义援助。
声明表示,当前苏丹境内及周边收容难民的国家均面临人道主义行动资金严重短缺的危机,亟需紧急扩大资金支持。
人道主义合作伙伴强调,必须在逐步恢复通行且相对安全的区域立即启动重建工作。与此同时,迫切需要资金来改善收容国难民的生存状况。
联合国苏丹危机区域难民协调员马巴尔德刚从喀土穆和埃及边境城市瓦迪哈勒法考察归来。他表示,这些返乡现象不仅印证了民众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更是对停战的绝望呐喊——唯有战争结束,人们才能真正重建生活。
他指出,这既标志着充满希望、但却脆弱的社会转变,也暴露出收容国已不堪重负的严峻现实。他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既要支持这场可怕战争中流离失所的苏丹人民,也要援助那些向他们敞开大门的国家。
安全形势依然岌岌可危
声明表示,尽管返乡地区的战事有所缓和,但安全形势依然岌岌可危。电力线路、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公共基础设施已完全损毁,学校和医院或被夷为平地,或被改作收容流离失所家庭的集体避难所。
声明指出,民事文件遗失或损毁且无法补办,导致民众无法获得现有服务。除未爆弹药的危险外,性暴力和侵犯儿童权利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国际移民组织区域主任贝尔贝西在结束喀土穆考察后,于苏丹港发表声明强调,必须支持返乡者自愿选择回归的权利。
他指出,当前人道主义形势严峻,但通过恰当援助,返乡者能够重振当地经济、恢复社区生活,在最需要希望的地方播下希望的种子。
他说:“我们必须与当地伙伴携手,确保人们重返的不是支离破碎的体系,而是和平、尊严与机遇的基石。必须强调的是,返乡必须始终是自愿、知情且保有尊严的选择。”
联合国开发署阿拉伯国家区域局局长阿卜杜拉·达尔达里表示:“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既要清理废墟、恢复水电供应和医疗服务,又要为就业创业提供长期支持,同时解决战争带来的隐性创伤——包括为遭受暴力的女性受害者提供心理辅导和法律援助。”
尽管出现返乡潮,但由于达尔富尔和科尔多凡等地区持续冲突,苏丹境内每日仍有数百人在国内流离失所或逃往邻国。
联合声明指出,这场持续两年多的战争已让苏丹人民承受了太多苦难,他们理应获得和平。必须寻求政治解决苏丹危机的途径,才能实现持久和平,让民众得以全面返乡、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