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联合国发布关于药品污染的里程碑报告 呼吁保护患者安全

胶囊和药丸
© Unsplash/Roberto Sorin
胶囊和药丸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周四联合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揭示了药品污染这一长期存在且可预防的威胁。该问题已导致无数患者(主要是儿童)因摄入含有高危险浓度有毒化学物质的药物而丧生或健康受损。

过去90年间,全球至少记录了25起辅料污染事件,造成逾1300人死亡,其中许多是儿童。

药品污染危机

这份题为《药品污染与药用辅料供应链完整性》的报告指出了一个严峻且持续存在的公共卫生危机:工业级有毒化学物质,尤其是二甘醇和乙二醇对药品的污染问题。

这些物质作为工业溶剂和防冻剂使用,但即便微量摄入也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甚至致命,对儿童危害尤甚。

自2022年10月以来,世卫组织已就多批次受污染口服液体制剂发布7次医疗产品警报,其中许多是面向儿科用药并广泛出口至中低收入国家。

继冈比亚发生至少66名儿童死亡的特别严重事件后,该问题再次引发全球关注。随后印度尼西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相继发生类似事件,据报道又造成268人死亡,世卫组织为此再发两次医疗产品警报。

核心发现

报告揭示了犯罪网络如何利用市场波动和监管漏洞将有毒替代品混入供应链。

主要发现包括:使用伪造标签,并以有毒化学品(如二甘醇)替代合法辅料(如丙二醇);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销售伪造辅料;对高风险辅料生产商和分销商缺乏监管;生产国和进口国在上市后监测及执法机制方面均存在缺陷;以及蓄意犯罪行为,包括伪造辅料和文件直接导致多起污染事件。此外,部分司法管辖区因监管机构、海关和执法部门协调不足且能力欠缺,难以及时开展调查和起诉。

行动倡议

报告呼吁全球立即采取行动,以填补监管漏洞、加强辅料供应链监督,并保护所有人(尤其是儿童等最脆弱群体)免遭本可预防的致命中毒威胁。

世卫组织长期在预防、检测和应对不合格及伪造医疗产品方面发挥核心主导作用。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则从刑事犯罪维度补充了这一公共卫生视角,其记录显示:有组织犯罪集团通过伪造文件、替换工业级化学品及利用数字平台等手段,将有毒未受监管物质非法渗透至全球药品供应链中。

报告强调,亟需完善监管框架与执法机制;强化生产商与分销商的合规管理;提升药用辅料供应链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加强卫生部门、执法机构与私营部门的协作;促进监管部门、执法机关与海关间的紧密合作及信息实时共享,以支持调查与起诉工作。

报告指出,应加大现行法律执行力度,包括对严重违反辅料相关法规行为实施制裁;提升调查质量与检察能力,以打击故意污染和伪造药用辅料的行为;健全上市后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涉及犯罪的污染事件;以及完善法律与操作框架,解决标签、分析证书及辅料成分的蓄意造假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敦促各成员国、国家监管机构、刑事司法部门、执法机关、药品生产企业及辅料分销商立即采取果断行动,防止再次发生本可避免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