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权高专: 是实现体育性别平等的时候了

蒂尔克指出,女子体育运动同样能成为经济助推器——2023年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吸引20亿观众观看,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近19亿美元。
尚未实现公平竞技
蒂尔克指出,随着全球关注度攀升,关于体育领域权力关系、刻板印象和包容性的重要讨论也日益活跃。他表示,真正的公平竞技环境尚未实现。
他强调,体育界的性别薪酬差距极为明显。国际足联数据显示,女性球员年均收入仅1.09万美元,顶级俱乐部女足队员平均年薪约2.4万美元。而顶级男足运动员平均年薪高达180万美元。
收入不稳定迫使女性运动员不得不从事兼职,导致其训练提升的时间和精力被大幅挤压。
此外,体育领导层中的女性代表严重不足。2023年调查显示,31个最大国际体育联合会中仅3个由女性执掌。
更为严峻的是,对女性运动员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产假保障长期被忽视。这种制度性缺失不仅阻碍职业发展,更迫使她们另谋生计。
蒂尔克表示,相较于男性运动员,女性运动员往往获得的机会更少,媒体关注度也大幅落后。
在体育领域,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性别奇异者和间性者等女性、戴头巾的女性、被边缘化的种族或族裔群体女性以及残疾女性持续遭受歧视,且几乎无处寻求救助。
某些参赛资格规定甚至强制或变相迫使女性运动员接受侵入性检查及非必要的医学治疗,否则将遭禁赛——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女性运动员在此类不公待遇中首当其冲。
此外,非裔女性运动员,尤其是公众人物,更常成为歧视与攻击的目标。线上线下充斥的仇恨言论、侮辱乃至暴力行为,其根源正是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及殖民主义余毒。
改革方案
蒂尔克表示,亟需携手破除阻碍女性体育发展的制度壁垒与父权观念。
各国政府应承担主体责任,具体包括:制定全面的反歧视法律政策;建立按种族、性别、年龄等多维度细分的统计数据体系,以识别交叉歧视形态并制定精准对策;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体育领域的暴力骚扰事件,确保案件得到彻查、施暴者被依法追责。
此外,各国必须加大对女孩体育教育的投入,这将是推动性别平等的关键杠杆。
蒂尔克指出,体育产业界同样肩负关键使命。值得肯定的是,部分体育联合会已通过推行同工同酬协议、提供产假和领养假、确保运动员收入分成等措施,积极改善女性运动员的处境。
体育企业——包括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都应当使其运营活动与《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相契合。
蒂尔克表示,媒体亦能发挥建设性作用:增加女子体育报道比重,恪守新闻伦理进行客观报道,并积极传播女性运动员的成功故事。
他强调,在当今分裂的世界中,体育正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它能激励人心,弘扬公平、尊重与机会均等的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