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人工智能应用引人注目——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肯定中国核安全监管进展

一座核电站。
Unsplash/Lukáš Lehotský
一座核电站。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周五表示,中国在加强核安全监管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上成果突出。这一评估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综合监管审查服务专家组对中国进行了为期12天全面评估访问后做出的。

此次评估应中国政府邀请进行,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负责接待,旨在帮助加强核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并促进国际最佳实践的交流。专家组指出,中国核能计划快速发展,监管人员编制需与之同步扩充,核安全检查和应急响应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

综合监管审查服务专家组访问团团长、英国前核监管办公室主任马克·福伊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在建立独立有力的核安全监管机构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中国拥有一支专业可靠的监管队伍,能够有效保障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作为全球第二大核电运营国,中国目前拥有59座正在运转的核电机组,发电量约占全国总电量的5%。另有32座机组在建,并计划建设21座新机组。上一次审查于2016年进行,当时正在运转的机组为32座。

任务范围广泛,涵盖多个关键领域

专家组由来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南非、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在内的17个成员国的20位高级核安全专家组成,并有4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人员和1名日本观察员随团工作。他们审查了核电站、研究反应堆、放射源设施、核燃料循环、废物管理、辐射照射控制、运输与退役等各关键领域的监管安排,并与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代表进行了会晤。

此次任务特别关注了两个政策性议题:人工智能发展对监管的影响,以及核设施快速扩张引发的人才紧缺问题。

专家组特别肯定了中国在以下方面的良好实践:在人工智能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方面取得突破,显著提高了决策效率与监管质量;定期与核能行业高层利益攸关方沟通,强化对核安全优先事项的共识。

持续改进核安全:建议与展望

专家组同时提出的改进建议包括:完善核应急防护策略、制定标准化核设施检查流程、实施全面的安全文化监督制度,并确保所有技术规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安全标准保持一致。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与安保司副司长卡琳·赫维乌表示:“中国此次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综合监管审查服务专家组开展全面评估,体现了其致力于持续改进核安全的承诺。我们欢迎中国政府在人力和财政资源上对监管体系的大力支持。”

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表示:“中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符合国情的核安全监管体系。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推动核安全与核能发展的高水平良性循环。”

国际原子能机构综合监管审查服务最终评估报告将在三个月内提交中国政府,后者计划对外公开。中国表示,未来将考虑适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开展后续评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