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国际电联秘书长:包容性人工智能治理将更好造福人类

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于2025年7月8日在日内瓦开幕。
国际电联
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于2025年7月8日在日内瓦开幕。
国际电联秘书长多琳·博格丹-马丁在2025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上发表致辞表示,我们这代人既要驾驭人工智能时代浪潮,更要担当“#AI向善”的使命。技术演进永不停歇,人类更需以恒心将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转化为造福世界与地球的可持续动能。

博格丹-马丁表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的突破令人叹为观止。从最初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到如今能操作电脑桌面、预订假期、完成购物的人工智能代理;从虚拟主播播报实时新闻,到CEO数字替身,再到影响数百万粉丝的社交媒体虚拟网红,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

据预测,到203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美元。

博格丹-马丁指出,这一切既令人着迷,又难免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在如此迅猛的创新浪潮中,人们也听到了越来越多关于重大社会与环境成本、大规模就业替代,甚至人类生存威胁的担忧。

她表示,人们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人工智能会消灭人类,而是在尚未充分理解这对人类和地球意味着什么的情况下,就竞相将人工智能嵌入到各个领域。

风险预警与全球治理行动框架

她指出,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已经观察到的风险:把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文字误当作真实含义的风险;形成情感或操作依赖的风险;以及将重要决策外包给看似像人实则根本不是人类的系统的风险。

她表示,人们已经观察到一些先进的人工智能原型,这些原型在测试环境中学会了欺骗自己的开发者,以维护它们自己的目标。

博格丹-马丁说:“这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如果我们开发的系统超出我们的完全掌控,后果将不堪设想。”

她强调,其中最令人忧心的风险是在全球仍有26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的情况下,随着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最弱势群体会被进一步抛在后面。

她表示,人们必须竞相追求的,是对人工智能更深入、更细致、更具共识的理解。这意味着人们要提升自身技能,既要理解风险,也要把握机遇。

这也意味着要让人工智能治理更具包容性,让每个人都能抓住眼前的非凡机遇,同时保护最弱势群体。

人们常说,人工智能是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既映照出人类的聪明才智,也暴露出人们最深层的偏见与缺陷。

它反映了训练数据中编码的价值观,无论设计者的初衷多么良好,都可能导致无法预测的后果。

博格丹-马丁表示,学生、教师、技术人员、政策制定者——所有人都需要掌握相关技能,以理解和质疑这些与我们互动日益频繁的系统。

她呼吁开展教育,特别是针对当下与人工智能共同成长的年轻一代,教会他们区分表现与理解;流畅与真实;以及相关与因果。

她强调:“作为人工智能的用户和消费者,我们虽然无法自行调整模型权重,但我们可以核查事实,精心设计输入内容,批判性地分析输出结果,并要求这些系统必须以负责任和透明的方式设计。

全球应对行动

日本京都一家购物中心内,一台能够执行人类指定任务的机器人静静矗立。
Unsplash/Lukas

博格丹-马丁表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去年到访国际电联时,曾郑重告诫我们要确保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AI永远不会成为“加剧不平等(Advancing Inequality)”的代名词。

为此,该机构的人工智能技能联盟正携手全球50多家合作伙伴,通过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与培训来响应这一号召。参与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要投身这场覆盖全社会的技能提升行动,从基础教育到终身学习,缺一不可。

她指出,教育工作者固然肩负重任,但新闻记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同样责无旁贷。

人工智能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博格丹-马丁表示,人工智能治理既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这种治理必须包容全人类共同参与。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已在重塑各国经济结构、就业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然而与此同时,仍有太多国家尚未制定本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这些治理缺口不仅意味着单个国家错失发展良机,若从整体来看,更将加剧全球数字鸿沟的既有风险,甚至可能催生新的不平等危机。

博格丹-马丁表示,于本周四举行的人工智能治理对话论坛,旨在邀请各国共商对策,分享应对风险与把握机遇的实践经验。唯有扎根本土的人工智能才真正具有生命力——若脱离相关语境,技术终将难逃失败的命运。

她指出,西非地区就曾有过深刻教训:小农户最终放弃使用一款图像识别应用,只因该人工智能模型基于外国牲畜品种训练,导致诊断结果屡现偏差。

她强调,人工智能治理的要义,正在于确保技术发展既能契合本土需求,又能与国家优先发展事项相协调。

制定基于共识的人工智能标准

博格丹-马丁表示,具有互操作性的系统能创造规模效益、确保公平安全,最终赢得信任。

正因如此,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正携手引领全球开放、协商一致的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工作。

她强调,这正是本届峰会特别将本周五设立为“人工智能标准”'的原因——唯有建立包容各方的国际标准,方能打造真正普惠全球的人工智能系统。

截至目前,国际电联开放协作的标准制定体系已发布150余项人工智能相关标准,另有100多项标准正在制定中。

博格丹-马丁指出,标准不应被解释为对创新的限制。它们构成了人工智能时代实现实质性进步的基石,以便技术的红利能够惠及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