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地方性细菌和病毒抗体阳性与多种癌症风险显著相关

地方性细菌和病毒是指在特定地区长期存在并持续传播的病原体,通常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卫生、动植物宿主和人群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它们可能导致诸如登革热、结核、霍乱、乙型脑炎和拉沙热等疾病,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持续挑战。
多种癌症风险显著升高
研究发现,血液中检测到地方性细菌和病毒衣壳抗原抗体阳性的个体,其患癌总体风险是阴性者的近五倍。具体而言,这些个体患鼻咽癌的风险升高最为显著,高达26倍。此外,肺癌、肝癌和淋巴瘤的风险也分别升高至1.76倍、1.7倍和3.2倍。
研究还显示,抗体水平越高,癌症风险越高,这种“剂量-反应关系”在随访期长达十年内依然成立,提示地方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对癌症发生可能具有长期作用。
该研究基于中国南方两个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涵盖超过7万人。研究人员估算,南方地区大约7.8%的癌症病例可能与地方性细菌和病毒抗体阳性有关。
普遍感染与癌症之间的隐秘联系
地方性细菌和病毒是最常见的人类病毒之一,全球感染率约为95%。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但在部分个体中,病毒可引发严重后果。
早在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地方性细菌和病毒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科学界早已确认其与某些癌症——如鼻咽癌、部分淋巴瘤、淋巴上皮样癌和部分胃癌——存在明确关联。2020年,全球因地方性细菌和病毒相关癌症造成的新发病例估计在24万至36万之间,死亡人数在13万至21万之间。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强调,在高发地区,提升地方性细菌和病毒抗体检测能力、加强早期筛查与健康教育,有望在癌症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合作推动前沿研究
本研究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牵头,联合中国广东省中山市癌症研究所及人民医院、广州中山大学肿瘤中心、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肿瘤中心、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完成。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隶属世界卫生组织,是全球癌症研究领域的权威机构,长期致力于识别致癌风险因素,指导癌症预防和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