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与国际电联启动“善用机器人”青少年挑战赛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峰会主旨演讲中指出:“这项挑战不仅是关于机器人技术,更是关于赋予青年力量,使其成为抗击饥饿的变革推动者。” 粮农组织将作为本次挑战赛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其“青年创新实验室”和“变革性研究模式”提供技术指导、导师支持和全程陪伴。
数字鸿沟仍然巨大
屈冬玉在演讲中强调,人工智能具有改变农业和粮食体系格局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提升粮食安全、增强气候韧性方面。他提出,粮农组织正在推动一项以包容性和伦理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战略,专注于为农民与农村社区,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弱势群体提供权能。
国际电联数据显示,全球仍有三分之一人口处于离线状态,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低收入国家。全球约有26亿人尚无法接入互联网,而在低收入国家,仅有26%人口使用互联网。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仅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能接入宽带,这种缺乏连通性不仅限制了基本通信,也削弱了其参与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革命的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农业食品系统转型
屈冬玉系统介绍了粮农组织如何运用数字工具弥合连通差距,并推动全球农业食品系统的转型。他指出,这一转型涵盖精准农业、资源管理、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以及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粮农组织当前重点发展的是能够真正服务基层的小农户的人工智能应用,包括与数字绿色等机构合作,开发本地语言版本的人工智能农业咨询服务。
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粮农组织已将农民咨询服务的单人成本从30美元大幅降至3美元,未来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粮农组织还依托其先进的遥感和地理空间平台,实现了对干旱、水分胁迫、作物类型、土地利用和森林管理等关键领域的快速分析。同时,粮农组织利用开源大数据追踪粮食安全威胁,在危机爆发前即进行预测干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正在帮助农民更科学地安排播种、收获和市场销售时机。
在其众多创新中,粮农组织正在试点一款“知识机器人”,该机器人构建于粮农组织近15万篇科学出版物的数据基础之上,具备强大的农业知识响应能力。此外,粮农组织还正在开发全球首个专注农业食品系统的基础人工智能模型,为农业生产全链条提供情境化、定制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数字公共产品联盟”的创始成员和“罗马人工智能伦理呼吁”的签署机构,粮农组织始终致力于确保人工智能技术遵循透明、公正、人类尊严和“无伤害”原则,推动以人为本的数字技术发展。
以负责任的治理推动“四个更好”
屈冬玉重申,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是实现粮农组织“四个更好”目标(更好的生产、更好的营养、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生活)的关键。他强调:“我们必须携手合作,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包容性的、透明的、以人为中心的,在应对全球挑战的同时,加速农业食品系统的可持续转型。”
此次峰会由国际电信联盟主办,并与40多家联合国机构合作举办,由瑞士政府共同召集。峰会汇聚了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业界领袖、初创企业、公民社会组织等各方代表,携手探索人工智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