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极地高压席卷南美 智利阿根廷遭遇世纪严寒

气象组织/Carina Albelda
在罕见的极地寒潮中,南美洲南部的气温骤降。图为阿根廷清晨的霜冻。
世界气象组织周四表示,受罕见极地寒潮影响,南美洲南部气温骤降,局部地区最低温度达零下15℃。6月30日监测数据显示,智利与阿根廷成为两极之外全球最寒冷地区。
两国政府针对引发极端天气的"极地反气旋"提前发布寒潮预警。此次南半球寒潮与北半球(特别是欧洲)持续高温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危及民众生命安全,更凸显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严重影响。
供暖系统告急
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约380公里处的马德普拉塔,这个冬季通常凉爽、气温极少跌破冰点的城市,异常寒潮已导致主要用于供暖的天然气供应中断。
一位驻当地的联合国工作人员透露,当局已要求商户暂停营业以保障居民用气。中小学及公共建筑周四全天关闭,周五可能继续停课。
阿根廷中南部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同期平均水平骤降10至15摄氏度(50至59华氏度),创下历史性低温纪录。
极端天气异常
此次寒潮始于6月26日,于30日达到峰值,致使南美大陆多地刷新低温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尽管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对冬季严寒并不陌生,但本次寒潮强度异常,甚至波及低海拔地区。
高压系统导致大气层稳定,引发持续晴空天气及大范围严重霜冻。智利圣地亚哥、兰卡瓜和塔尔卡等城市因冷空气滞留,污染物积聚造成空气质量急剧恶化。
智利与阿根廷国家气象部门报告称,多个气象站记录到破纪录低温。尤为罕见的是,全球最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部分地区出现十余年来首次降雪。马德普拉塔、科尔多瓦卡拉穆奇塔山谷及巴塔哥尼亚北部丘陵地带等非常规降雪区也出现雪情。
影响持续蔓延
极端寒潮导致的社会经济影响正引发日益广泛的担忧。
智利中部与巴塔哥尼亚北部农户报告称,提前到来的霜冻已造成农作物受损,水果与冬季作物收成面临威胁。
与此同时,在鲜少遭遇如此严寒天气的城镇,交通运输与学校教育均陷入瘫痪。
Source 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