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乌克兰人权局势恶化:侵权行为升级 平民伤亡激增

敖德萨的一个被炸毁的购物中心变成了废墟。
人道协调厅/Serhii Morozov
敖德萨的一个被炸毁的购物中心变成了废墟。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周一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战事升级及作战手段演变,包括致命性无人机袭击事件激增,乌克兰境内平民伤亡人数与侵权行为在近几个月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这份涵盖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的报告显示,平民伤亡人数较上年同期增长37%,共造成968名平民死亡、4807人受伤。

报告指出,大多数伤亡发生在乌克兰政府控制区,主要源于俄罗斯武装部队在居民区使用远程爆炸性武器、以及在前线附近使用短程无人机实施的攻击。

近半数平民伤亡由人口稠密区遭受的导弹、巡飞弹和空投炸弹造成。

联合国乌克兰人权监测团团长贝尔警告称,持续四年的乌克兰战争对平民正变得越来越致命。

无人机袭击致平民死伤激增

报告指出,短程无人机的使用是导致平民伤亡激增的主因。经人权高专办核实,此类攻击已造成207名平民死亡、1365人受伤。

贝尔强调,短程无人机操作员可实时观测攻击目标,却仍造成如此大规模的平民伤亡,这令人深感忧虑。调查结果表明,攻击方既未能区分军事与民用目标,也未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核实目标性质,更恶劣的是,这可能是有意为之。

在报告监测期间,俄罗斯武装部队至少直接袭击了五所医疗机构,其中部分医院遭多枚巡飞弹重复打击,这种作战模式涉嫌蓄意以医疗设施为攻击目标,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

战俘处境触目惊心

战俘遭受严重侵权问题持续引发高度关注。人权高专办核实了至少35名乌克兰战俘及1名俄罗斯战俘遭处决的可信指控。

人权高专办发现,通过对117名近期获释的乌克兰战俘及2名被拘留医护人员的访谈,几乎所有受访者都陈述了在俄方关押期间遭受酷刑和虐待的经历。幸存者详细描述了包括毒打、电击、性暴力、放狗撕咬及蓄意羞辱等暴行,施暴者往往佩戴面罩以隐藏身份。

贝尔严正指出,乌克兰战俘持续遭受残暴对待不仅极不人道,更是对国际法的严重践踏。

在乌克兰关押的俄罗斯战俘及第三国公民中,超半数人员同样报告遭受虐待,包括酷刑、不人道待遇、威胁恐吓以及被羁押在非正式场所等侵权行为。多数侵权行为发生在被转移至正式拘留场所前的中转地点。

报告同时指出,俄罗斯当局(主要在被占领土)非法拘留乌克兰平民的问题持续引发人权关切。获释平民描述了遭受酷刑、虐待及恶劣拘留条件的经历。

在被占领土,乌克兰民众被迫接受俄罗斯公民身份的压力与日俱增。在报告所述六个月内,俄方占领当局将超过1.6万套住宅列为"疑似弃置房产",面临强制没收风险。流离失所的业主在追索财产时,不仅面临严苛的法律程序与行政障碍,还需承担人身安全威胁。

儿童沦为战争工具

报告还详细披露了乌克兰儿童被招募并参与针对乌军事目标的破坏活动。据乌克兰执法部门称,这些行为据信由不明身份人员(很可能与俄罗斯有关联)组织实施,且破坏行为的严重性不断升级。部分儿童在行动中伤亡,另一些则因通过社交媒体受诱惑实施纵火或安置爆炸物而面临刑事起诉。

贝尔强调,利用儿童实施破坏或暴力行为,不仅剥削了他们的脆弱性,更危及他们的生命。

老年群体(多为女性)及残障人士仍面临不成比例的高风险,尤其是前线地区。许多人因贫困及安置选择有限而无法撤离。

报告呼吁各方应全面遵守国际人道法和人权法,追究所有侵权行为的责任,并确保人道主义工作者与独立监督机构不受阻碍地开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