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人权高专蒂尔克:气候危机下公正转型必须以人权为基石

中国苏州的一个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工厂。
联合国新闻/张静
中国苏州的一个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工厂。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周一在人权理事会关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年度专题讨论会上表示,气候危机是一场人权危机。当下亟需制定一份路线图,指引人们以公平且可持续的方式重塑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以实现公正转型。

就业变革需人权保障

蒂尔克指出,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人们尚未做到公正转型,能源领域尤为突出。

在向可再生能源全面转型的初期阶段,各国和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无人掉队。

蒂尔克表示,气候危机与可再生能源转型正在重塑就业市场。

虽然转型预计将创造数千万个就业岗位,但其他岗位可能面临冲击。

他表示,国际社会能够也必须做得更好。首先要建立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支持人们向绿色产业就业过渡。他重申:这些保障方案成本并不高昂。

他强调,人权准则与标准为公正转型提供了根本基石与行动指南。《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明确保障人人享有自由择业权和社会保障权。

蒂尔克指出,土著人民在公正转型中具有特殊地位。因为全球过半能源转型所需的矿产开发项目位于其土地或传统领地。他们享有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权。

他强调,各国政府去年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子孙后代问题宣言》中承诺:建设并维护清洁、健康、可持续的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人权法更是推动转型进程的有力杠杆。

公正转型的四大核心

蒂尔克表示,公正转型涵盖多个领域:融资、性别平等、和平与安全、企业责任与问责等。

他指出,尊重人权必须作为贯穿所有领域的核心主题。

首先,目前对公正转型的国际支持大多以贷款形式提供,这可能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从人权角度出发,需要扩大基于赠款的融资方式,避免加剧本已沉重的债务压力。

其次,绿色技术与技能领域的性别差距正在扩大。在可再生能源行业,女性从业者占比不足三分之一。蒂尔克强调,针对性别平等的专项措施,是实现成功且公正转型的前提条件。

第三,国家与企业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正在破坏关键转型矿物开采中的权利平等与公平正义。以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地区为例,对这些矿产资源的争夺已激化武装冲突。唯有以社区为主导、人权为基础的资源治理,才能确保关键矿物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而非助长战火。

第四,化石燃料企业的责任追究机制严重缺失。蒂尔克表示,污染者必须付出代价。

人们应依托包括“亿万富翁税倡议”和《联合国国际税务合作框架公约》在内的各项提案,确保那些制造地球危机并从中牟利的个人与企业承担相应责任。

呼吁共筑转型之路

国家层面,蒂尔克敦促各国通过构建“人权经济”来支持公正转型,将可持续、包容性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他指出,各国都需评估其财政、投资和能源政策对人权享有状况及环境的影响。必须将化石燃料补贴转向可再生能源、可持续粮食体系和社会安全网建设。

政策制定需超越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引入衡量人类发展、平等权利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新标准,这也正是《未来契约》讨论的重要内容。

监管法规必须保护民众和自然免受无良企业行为的侵害。着力减少并消除歧视与不平等现象以及构建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制度体系与公共服务。

他强调,公正转型关乎人类当下与未来的福祉,其实现必须建立在对众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团结互助、通力合作与资金支持的基础之上。

他呼吁各国政府携手应对这些紧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