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进行时】2025年6月27日

联合国肯定伊以停火,原子能机构敦促伊朗恢复核核查
本周,在美国斡旋下,以色列和伊朗实现了停火,安理会再次就伊核问题召开会议。副秘书长迪卡洛警告称,旨在解决伊核问题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核心目标仍未实现,而距离这份协议部分条款到期仅剩四个月。
在上周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后,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当前迫切需要重启外交谈判,继续对抗将导致更大人道灾难。
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恢复对伊朗核设施的核查是当前首要任务,需评估近期空袭对浓缩铀设施的影响。
他透露,伊朗议会拟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他正寻求与伊方紧急磋商,强调核查机制中断将带来严重后果。
对于伊朗可能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传闻,格罗西警告此举将加剧伊朗的孤立。
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80周年 呼吁重振多边主义
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纽约总部举行《联合国宪章》签署80周年纪念会议,重申对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
《联合国宪章》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核心文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平解决争端等原则,至今仍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基石。
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言行一致,捍卫多边主义,避免选择性遵守。他指出,当前全球冲突频发、人道法遭破坏,国际社会需共同应对挑战。
联大主席菲勒蒙·扬呼吁重燃“旧金山精神”,以对话与合作取代分裂与冲突。他回顾1945年各国为终结战争确立的多边秩序,强调联合国需通过改革增强效能,构建更包容的21世纪多边体系。
世卫组织起源报告暂定新冠病毒由蝙蝠或中间宿主传播
6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新型病原体溯源科学咨询小组发布报告,评估新冠病毒起源的现有证据,初步认为病毒可能通过动物(如蝙蝠或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但所有假设仍需进一步研究。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包括实验室泄漏在内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呼吁中国及其他掌握相关信息的国家透明分享数据,以协助全球防疫。包括早期病例基因序列、武汉市场动物数据及实验室研究记录。
谭德塞表示,溯源是科学和道义责任,对防范未来大流行至关重要。世卫组织将继续审查新证据,推动溯源工作。
西岸地区巴勒斯坦人面临强制驱逐风险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警告,以色列当局近期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加速驱逐巴勒斯坦人,可能构成战争罪。
6月18日,以方以军事需求为由,计划驱逐马萨费尔·亚塔地区约1200名居民,并驳回其建筑许可申请。此外,耶路撒冷市政当局下令拆除伯利恒附近的安努曼村,威胁150名巴勒斯坦人生存。
自2023年10月以来,西岸已有超6400名巴勒斯坦人因房屋被拆流离失所。
联合国强烈谴责叙利亚教堂恐袭事件
联合国上周日严厉谴责大马士革希腊东正教教堂发生的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至少25人死亡、60余人受伤。这是叙利亚内战结束以来首都首次遭遇此类袭击。
初步调查表明袭击由极端组织“达伊沙”所为。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这是令人发指的罪行,要求彻底调查并追究责任。
联合国重申支持叙利亚和平进程,敦促各方共同抵制恐怖主义,维护多元共存的传统。
人权高专结束访问斯里兰卡,呼吁推进问责与和解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结束对斯里兰卡为期三天的访问。他强调该国正处于关键变革期,需应对历史遗留和现存的人权挑战。
他呼吁建立可信的问责机制,调查斯里兰卡1983年至2009年的长期内战期间发生的严重侵犯人权行为。他还敦促废除《反恐法》等富有争议的法律,改革安全机构以杜绝酷刑。蒂尔克还关注性别平等和少数群体权利,支持修订歧视性法律。
蒂尔克表示,斯里兰卡需通过真相与改革实现社会愈合,并希望该国以人权为核心构建包容性未来。联合国将继续协助证据收集,推动司法进程。
人权高专谴责缅甸军方加剧暴力 呼吁四条和平路径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在人权理事会会议上指出,缅甸军方在3月强震后虽宣称停火,实则加强了军事行动,已导致500多名平民死亡、1000多人受伤,并阻挠人道援助。自2021年政变以来,已有约6800名平民丧生。
蒂尔克提出了缅甸实现和平的四条路径:追究军方责任并推动国际刑事法院审理;建立包容性民主治理;改革经济模式以服务民众;加强国际协作,包括武器禁运和难民保护。他呼吁国际社会支持缅甸民主力量,共同迈向人权与和平的未来。
能源普及率有所提升,仍需国际融资助推进展
联合国本周发布的《2025年能源进展报告》显示,全球92%的人口已获得基本电力服务,但仍有6.66亿人无电可用,主要集中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报告警告当前的进展速度难以实现2030年全民电力覆盖目标,并呼吁扩大分散式可再生能源投资。
报告显示,尽管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融资增至216亿美元,但仍未恢复至2016年峰值。报告特别指出,全球约15亿人仍无法获得清洁烹饪服务,建议推广离网解决方案。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亚洲气候危机加速,亟需全球行动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2024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揭示,亚洲正以近两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变暖,成为气候危机的“重灾区”。
2024年成为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包括持续的热浪、严重的干旱和毁灭性洪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报告特别指出,亚洲冰川正加速消融,威胁区域长期水资源安全;同时,海洋热浪面积高达15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1.5倍。
尽管部分国家通过加强预警系统取得减灾成效,但世界气象组织警告形势仍在恶化,呼吁全球加强气候适应投资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区域性气候危机。
世界毒品报告:全球不稳定局势加剧毒品问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安全成本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本周发布的《世界毒品报告》显示,全球吸毒人数达3.16亿,较十年前显著增长。大麻仍是最常用的毒品,可卡因产量、缴获量及消费量均破纪录,非法市场向亚非地区扩张。冰毒、芬太尼泛滥,犯罪集团利用技术手段增强隐蔽性。
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近50万人因吸毒死亡,但仅有少数成瘾者获得治疗。毒品生产还破坏环境,导致污染与生态灾难。
感谢收听这一期的《世界进行时》。我们下期节目再会。我是彭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