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肠辘辘的孩子在痛哭:加沙多数家庭每日仅靠一餐维生

这些家庭获取的食物严重缺乏营养:稀薄的汤羹、少量扁豆或米饭、一片面包,有时仅靠一些药草与橄榄油果腹。为让老人、病患和儿童多吃一口,成年人长期忍饥挨饿。然而自一月以来,平均每日仍有112名儿童因严重营养不良被送医救治。
一位加沙母亲含泪诉说:"(当孩子半夜饿醒时)我只能让他们喝水和闭眼睡觉。这让我心如刀绞。而我自己也如此——喝水充饥,祈祷黎明到来。"
以命换粮
加沙卫生部数据显示,自5月27日以来,已有549名巴勒斯坦人在觅食途中丧生,4066人受伤——极端的粮食短缺正迫使加沙民众每日冒着生命危险获取少量食物。
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驻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办事处主任惠特尔指出,多数伤亡事件发生在试图接近美以军方故意设在军事化区域的物资分发点时,民众遭到枪击或炮击。
五月底以来,由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基金会"绕过联合国及正规非政府组织,在加沙开展援助分发。联合国警告,向该基金会寻求援助的巴勒斯坦人面临枪击、炮击和踩踏威胁。
一位加沙民众向粮食署哭诉:“我们根本不想外出,但孩子饿得整夜哭嚎。我们只能徒步、等待,祈祷能活着回家。”
基础服务几近瘫痪
持续的冲突与轰炸已将加沙几乎所有公共服务体系推向崩溃边缘。
由于燃料短缺,仅40%的饮用水设施仍在运行,93%的家庭面临用水安全问题。燃料短缺也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提供,因为医疗设备和药品储存都依赖电力供应。
自5月19日有限恢复援助物资进入加沙以来,周三首次有9辆载有医疗用品的卡车在凯雷姆沙洛姆过境点的以色列一侧卸下了物资。
反复流离失所
自以色列停火42天后于3月18日恢复对加沙的轰炸以来,已有超过68万名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对其中绝大多数人而言,这并不是第一次。
由于加沙82%以上区域被划为以色列军事区或疏散令覆盖范围,新近流离失所者几乎无处可去,安全区域更是寥寥无几。他们被迫栖身于过度拥挤的难民营、临时避难所、损毁建筑,甚至露宿街头。学校不再承担教育功能,转而成为避难场所。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指出,由于避难所建筑材料严重短缺,所有避难场所的条件都在急剧恶化。
他表示,自3月1日以来,在以色列当局实施近80天的全面援助封锁期间,没有任何避难物资能够进入加沙。
联合国及其合作伙伴已准备98万件避难所相关物资,一旦获得以色列当局批准即可立即运往加沙。
希望的象征
自加沙暴力冲突爆发以来,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一直不懈努力,为流离失所和受伤的巴勒斯坦人提供多种支持。
加沙城的近东救济工程处职员侯赛因说:“尽管处境艰难,我们仍是整个社区的希望所在。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服务提供者。在加沙人民眼中,我们是坚韧的支柱、稳定的生命线,更是希望的象征。”
然而,随着燃料持续短缺,且仅有少量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食物、药品、避难所建筑材料——通过凯雷姆沙洛姆过境点缓慢流入,近东救济工程处工作人员及其他加沙人道工作者的任务变得越来越艰巨和难以维系。
尽管他们竭尽全力,加沙的轰炸和破坏仍在继续,孩子们忍饥挨饿,一些人甚至流露出自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