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世界毒品报告:全球不稳定局势加剧毒品问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安全成本

智利查获了用于生产合成药物的化学品。
联合国毒罪办
智利查获了用于生产合成药物的化学品。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周四发布的2025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全球进入新的不稳定时期,加剧了应对世界毒品问题的挑战,这一不稳定局面不仅增强了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力量,更将毒品使用量推至历史新高。

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吸毒人数达3.16亿,占15至64岁人口的6%,较2013年的5.2%显著上升。

大麻仍是最普遍使用的毒品,吸食者达2.44亿,其次分别为阿片类物质(6100万)、安非他明(3070万)、可卡因(2500万)和摇头丸(2100万)。报告警告称,因困境、动荡和冲突新增的弱势群体可能进一步推高这些数字。

全球可卡因市场屡破纪录

报告表示,2023年可卡因产量、缴获量及消费量均创历史新高,使其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非法毒品市场。非法产量激增至3708吨,较2022年暴涨近34%。全球可卡因缴获量达2275吨的峰值,2019至2023年间增幅高达68%。与此同时,可卡因吸食者数量从2013年的1700万攀升至2023年的2500万。

报告指出,可卡因贩运网络正加速向亚洲和非洲新兴市场渗透。更令人担忧的是,原本局限于拉丁美洲的毒品暴力与恶性竞争,随着西巴尔干地区有组织犯罪集团市场控制力的增强,已开始向西欧蔓延。

合成毒品市场持续扩张

报告指出,由于生产成本低、隐蔽性强等因素,以甲基苯丙胺(冰毒)、苯丙胺为代表的苯丙胺类兴奋剂主导的合成毒品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2023年,全球查获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占合成毒品缴获总量的近一半,其次为芬太尼等合成阿片类药物。

毒品贩运暴利惊人

报告表示,尽管具体数字存在差异,全球毒品非法贸易年收益高达数千亿美元。犯罪集团不断推陈出新,或扩大毒品产能,或采用化学手段隐匿毒品成分,更借助科技手段加密通讯网络、拓展分销渠道。

报告指出,虽然犯罪网络组织严密,但并非无懈可击,关键在于深入洞悉贩毒集团的运作模式和架构。通过绘制犯罪集团关系图谱,可精准锁定其薄弱环节、核心成员与帮凶,从而制定有的放矢的打击策略。

毒品危害触目惊心

报告指出,吸毒成瘾问题已给个人、社区及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而当前国际多边合作弱化与资源分配调整恐将加剧这一危机。

报告指出,应对吸毒成瘾问题不力已造成惊人代价:2021年全球因吸毒直接导致近50万人死亡,另有2800万人因吸毒引发的残疾或过早死亡而损失健康寿命年。尤为严峻的是,2023年仅有约十二分之一的吸毒成瘾者曾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戒毒治疗。

毒品对环境的侵蚀效应

报告揭示,在欧洲地区,吸毒行为、毒品种植与贩运活动,以及针对非法毒品经济的政策应对措施,均在持续破坏生态环境。毒品种植与生产可能导致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及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这些影响在局部地区往往尤为严重。

2013至2023年间,欧洲捣毁的秘密制毒实验室数量持续上升。此类制毒活动不仅产生大量有毒废弃物,更需耗费巨额资金进行环境清理和生态修复。然而研究发现,现行毒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普遍忽视环境危害评估,导致大量制毒废弃物及其生态影响长期处于监管盲区。

联合国毒罪办执行主任瓦利表示,本年度报告显示,有组织贩毒集团持续调整运作模式,利用全球危机局势,将弱势群体作为目标。她强调,必须加大对预防工作的投入,在非法供应链的每个环节解决毒品贸易的根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