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高专办呼吁各国关注清洁水与卫生设施短缺问题

水资源及卫生设施危机
副高级专员纳西弗在人权理事会相关会议上指出,各国之间的差距引发人们的关切。在某些情况下,低收入国家因缺乏清洁水和卫生设施而导致的死亡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500倍。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危机,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获得应有的资源。
在世界各地的冲突中,在乌克兰、加沙、苏丹等地,交战各方将水变成了战争武器,轰炸水和卫生基础设施,阻断清洁水的输送。
气候紧急情况也对清洁水和卫生设施的供应产生了严重影响。干旱日益频繁,且持续时间呈延长趋势。飓风也摧毁了供水和卫生设施。
部分发展中国家深陷债务泥潭,无力投资所需的水利基础设施;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民众的水费和污水处理费不断飙升,使收支平衡变得更加困难。
副高级专员指出,这对人权构成了巨大挑战。尤其对部分人群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在各个地区,残疾人使用厕所受到限制。随着水资源减少,取水和上厕所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妇女和女孩面临暴力和健康风险。
当学校缺乏清洁水和卫生设施时,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往往被迫待在家里,无法上课,不得不在教育和身体健康之间做出选择。此外,土著人民和居住在城市贫民区的人们往往更容易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源,也更容易受到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三个原则
纳西弗说:“人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她表示,2026年联合国水会议的召开,将有助于激发各方政治意愿,强调对水治理中的人权。
纳西弗提出三个原则。
首先,各国政府需要履行其人权承诺。投资确保人人享有水和卫生设施,而不受歧视的困扰。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充足、安全、可实际获取、价格合理且质量合格的饮用水,投入个人和家庭用途。政府也需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保持透明和问责。这种方法能够在民众及其代表之间建立信任,有助于为所有人创造更加稳定、安全的社会。
其次,受水和卫生设施匮乏影响最严重的人群,必须参与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的讨论中。他们从自身经历中汲取的洞见、面临的障碍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十分宝贵。同时,勇敢维护权利的人权捍卫者必须得到保护。
第三,各级政府需要共同努力,并与私营部门、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和其他方面开展通力合作。企业应牢记其在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下的责任。这对于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六项“力求确保人人享有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至关重要。
另一个关键领域是改革过时、功能失调的国际金融架构,包括解决过高的债务成本,帮助各国优先投资于水和卫生设施。
共创未来
纳西弗指出,水是公共资源,而非商品。水资源管理政策必须承认水作为每个人基本权利的重要地位。如果得不到水,生存权、健康权、食物权、工作权和健康环境权都会受到威胁。
她说:“让我们抓住联合国水会议的契机,携手共进,创造一个让所有人、所有地方都能享受清洁水和卫生设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