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余震未平":地震加剧缅甸分裂局势下的人道危机

在曼德勒,一名老师站在他曾经教英语和科学的教室废墟中,该教室被三月的地震摧毁了。
儿基会/Minzayar Oo
在曼德勒,一名老师站在他曾经教英语和科学的教室废墟中,该教室被三月的地震摧毁了。
在缅甸遭遇世纪最强地震近三个月后,逾六百万人仍亟需援助。这场灾难使该国本已因多年冲突、政治动荡和大规模流离失所而持续恶化的人道危机雪上加霜。

据联合国统计,3月28日发生的7.7级强震重创中部地区,造成约3800人遇难、5000余人受伤。

曼德勒、实皆和马圭地区的基础设施与民宅损毁严重,使这个自2021年军事政变以来已有320万境内流离失所者的国家再增数万无家可归者。

联合国项目事务署执行主任达席尔瓦在结束缅甸三日考察后,通过视频向驻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记者表示,受灾社区仍未从这场百年一遇的强震中恢复。地震造成的破坏与既有冲突、流离失所问题及严峻的人道需求相互叠加。

需求远超救援能力

作为在缅甸规模最大的联合国机构,联合国项目事务署拥有近500名工作人员。灾后数周内,该机构迅速筹集2500万美元资金,为50万人提供了救生援助。

达席尔瓦表示:“我们团队与合作伙伴快速响应,提供应急住所、清洁用水,并派遣基建专家开展紧急评估。” 他同时警告,当前国际援助规模远不足以应对灾情需求。

据世界银行估算,灾害总损失近110亿美元,全面重建费用预计将达损失金额的2至3倍。此外,还需清理逾250万吨废墟才能启动恢复工作。

达席尔瓦特别强调,重建工作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包容性,并与和平建设相结合。

他重申联合国立场:“我们呼应联合国各方关于停止暴力的呼吁。灾后重建应促进缅甸走向和平与和解,必须优先保障平民安全。”

妇女与女童面临多重危机

人道主义灾难对妇女和女童造成尤为严重的冲击——伤亡者中女性占比显著——她们当前面临的保护风险正持续升级。

联合国人口基金数据显示,逾460万育龄妇女正面临更高健康风险。季风洪灾与安全局势恶化导致医疗设施损毁,致使紧急产科服务与经期卫生保障中断。

与此同时,在拥挤昏暗的临时安置点,基于性别的暴力事件正急剧增加。

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霍乱等水源性疾病及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风险持续攀升。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尽管截至5月31日尚未报告重大疫情,但急性水样腹泻和皮肤感染病例正逐步增加。

季风降雨使临时安置点环境进一步恶化,过度拥挤与恶劣的卫生条件引发严重健康隐患。最新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存在地震及持续冲突导致的心理创伤,民众心理健康状况持续恶化。

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虽已提供逾30万剂疫苗,但疫苗可及性仍然有限,医疗卫生服务资金严重不足。

旷日持久的危机

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自2021年2月军事政变以来,缅甸境内流离失所者已超325万人,另有至少17.6万人逃往邻国避难。这一数字尚未包含此前多轮暴力冲突产生的数十万罗兴亚难民。

缅甸至今仍是全球地雷和战争遗留爆炸物致人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仅2024年前九个月,就已报告889起伤亡事件,令人担忧全年数据可能超过2023年创纪录的1052人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