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极端天气重创亚洲 升温速度是全球两倍

报告指出,2024年是亚洲有记录以来最热或第二热的一年。亚洲大陆从热浪、干旱、洪水到冰川加速消融,几乎无一幸免。
热浪和干旱席卷各地
2024年,亚洲多地经历了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极端高温。从4月一直持续到11月,东亚、东南亚、中亚和中东接连遭受热浪袭击。日本、韩国和中国多个月份的月均气温创下新高,缅甸则测得48.2°C的历史纪录。
与高温并行的还有严重干旱。在中国,干旱影响了近480万人,超过33万公顷农作物受损,估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亿美元。
海洋热浪空前严重
报告指出,亚洲周边海域的海水温度也在急剧升高。2024年,海洋热浪覆盖了约15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地球海洋面积的10%,是中国国土面积的1.5倍。北印度洋、日本邻近海域、黄海和东海尤为严重。
报告显示,亚洲的海面温度每十年上升0.24°C,是全球平均升温率的两倍。阿拉伯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升温尤为显著。
冰川快速消融,水安全受威胁
报告表示,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拥有极地以外最多的冰川。然而,2023/2024年度,该地区24座观测冰川中有23座发生质量损失。
其中,乌鲁木齐一号冰川的融化程度创下自1959年观测以来的最差记录。冰川的加速退缩加剧了冰湖溃决、洪水和山体滑坡等灾害风险,并对区域长期水资源安全构成挑战。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致严重伤亡和经济损失
2024年,台风“摩羯”在包括菲律宾、越南、泰国和中国等多国造成广泛损毁和人员伤亡。中亚则遭遇了7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近12万人被迫疏散。
在南亚,印度喀拉拉邦7月底因极端降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350多人死亡;9月下旬,尼泊尔也因破纪录降雨发生严重洪灾,致246人死亡,经济损失近1亿美元。
西亚也未能幸免。阿联酋4月记录到自1949年以来最极端的一次降雨,24小时降水量高达259.5毫米。
预警和前瞻性行动正在拯救生命
尽管灾害频发,报告也强调了一些积极方面。尼泊尔的案例研究表明,通过加强预警系统和预见性人道行动,在2024年洪水中成功为13万人提供了生命保护支持,显著减少了健康风险和人员伤亡。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绍罗表示:“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及其合作伙伴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他们是建立气候韧性、保护生命线的中坚力量。”
亟需全球行动支持亚洲应对挑战
《亚洲气候状况》是世界气象组织的旗舰报告之一,为政策制定者和各国政府提供数据支撑和前瞻信息。气象组织呼吁加强气候适应投资、支持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并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对受影响最严重地区的援助力度。
报告呼吁全球社会正视气候变暖在亚洲呈现的严峻趋势,并采取紧急和果断的集体行动,以避免气候灾难在未来数十年中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