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难民日:联合国呼吁以行动兑现对难民的声援承诺

世界难民日由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设立,定于每年6月20日举行,以纪念非洲统一组织(现非洲联盟)于1974年同一天通过《非洲难民问题公约》。
声援不能止于言辞,必须转化为行动
古特勒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目睹数以百万计的人被迫逃离战争、迫害与灾难,而许多人面临的却是紧闭的大门与日益高涨的仇外情绪。
他说:“从苏丹到乌克兰,从海地到缅甸,逃难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而他们获得的支持却在减少。”他特别指出,收容难民的多为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本身已承受巨大社会和经济压力,这不仅不公平,也不可持续。
古特雷斯强调,难民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与决心。他说:“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能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增强经济、丰富文化、凝聚社会。”
古特雷斯曾于2005年至2015年担任两届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对难民的处境有着深切了解。他呼吁国际社会将声援化为切实行动:加强人道主义与发展援助,扩大庇护与重置渠道,维护寻求庇护的基本权利。
他同时强调,应倾听难民的声音,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塑造自己的未来,并通过教育、体面工作和权利保障,推动他们在所在社会实现长期融入。
古特雷斯说:“成为难民,从来不是一种选择。但我们如何应对,却可以做出抉择。让我们选择团结,选择勇气,选择人道。”
重建希望,需要全球团结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在致辞中强调,当前全球被迫流离失所者人数已达创纪录的1.22亿人,他们寻求安全与支持的能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指出,从苏丹到乌克兰,从刚果(金)到加沙,冲突持续未解,带来深重苦难,而逃离战火的人们却往往遭遇污名化,难以获得庇护,更难重新开始。与此同时,人道援助预算的大幅削减正危及数百万人的生存。
格兰迪说:“我们不乏榜样”。他表示,一些地处冲突边缘的国家仍持续接纳难民,一些社区即使资源有限、经济困难,也愿意为流离失所者敞开大门。但他指出:“这份慷慨,若没有全球支持,将难以为继。”
格兰迪在世界难民日当天选择前往叙利亚度过这重要的一天。他表示,自去年阿萨德政权垮台以来,已有约200万人选择回到家园。他说:“今天,我见到了那些在流离失所十余年后重返故土的家庭。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他们回到熟悉街道时流露出的喜悦令人动容,也提醒我们:家园,是所有难民最深切的渴望。”
格兰迪强调,只有通过邻国给与庇护支持、社区慷慨接纳和包容,以及人道机构在实地提供持续帮助,难民才能真正重建生活、重拾尊严并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