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国三处遗产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在福建省武夷山的一个茶园里,采茶工人正在采摘茶叶。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Zhang Xiaoxi
在福建省武夷山的一个茶园里,采茶工人正在采摘茶叶。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与它们同时入选的还有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扎赫迪指出,新入选遗产地无疑为全世界在逆势中破局传递了希望与信心,高度认可当地立足传统培育创新活力,让古老智慧与实践焕发当代生机,实现稳产保供,保障就业与民生,守护特色可持续农业景观。

中国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在中国德清县,农民延续着拥有800年历史的“鱼蚌共生”复合养殖系统,融合水产养殖、农业种植和手工艺制作。该系统以珍珠蚌技术为核心,同时生产珍珠、水稻、丝绸等产品。这一循环共生的养殖系统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和文化遗产传承于一身,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生态平衡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地依托该系统,发展“种养一体”、珍珠加工、生态旅游和体验式教育等多元化产业,为超过2.2万名居民提供稳定生计来源。

中国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在中国福鼎,历经数百年的白茶种植融合了生态智慧和匠心工艺。该系统以“绿雪芽”母株和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实现茶园与森林和农作物的有机共生,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支撑了农村生计。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民间礼仪和风俗传统体现了人、茶和土地之间的深切连接。

该系统不仅保存着18个茶树品种,还包括除茶叶外的120多个其他农业物种,为构建生态与粮食体系韧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在黄河之滨的什川镇,现存拥有600年历史的农林兼作系统,当地人将种植梨树称为种“高田”。该系统融合果树栽培、种植业和养殖业于一体,保存有软儿梨和冬果梨等古老品种,年产超过200万公斤。

古梨园系统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兼具抗旱和防涝能力,能够维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计,堪称旱地农业高效适应缺水与易侵蚀土壤的典范。该系统坚持传统多元种植模式,有效减少对化学投入品依赖程度,为本地植物和昆虫物种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科学咨询小组于5月19至21日举行会议,在粮农组织旗舰计划框架下,正式认定上述六处遗产地。随着新一批遗产地的加入,粮农组织精心打造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网络版图再次扩围提质,现已覆盖全球28个国家,共计95个遗产地。在最新认证结果公布后,中国以拥有25个遗产地稳居全球首位,巴西遗产地数量增至2个,墨西哥达到3个,西班牙则为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