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开发署报告:发展进程出现前所未有放缓 人工智能带来全新机遇

日本京都一家购物中心内,一台能够执行人类指定任务的机器人静静矗立。
Unsplash/Lukas
日本京都一家购物中心内,一台能够执行人类指定任务的机器人静静矗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周二发布的新报告显示,人类发展进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放缓,而人工智能有望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六成民众对人工智能创造新就业机会持乐观态度。

贫富鸿沟持续扩大

这份题为《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抉择时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与可能性》的报告,通过综合健康、教育和收入水平等维度的"人类发展指数"评估全球发展进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所有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增长均陷入停滞。

报告揭示,除全球发展减速的严峻态势之外,贫富国家间的差距正在持续扩大。面对传统发展路径遭受全球性压力的挤压,国际社会亟需采取果断行动,以扭转人类发展长期停滞的危险局面。

开发署署长施泰纳表示:"过去数十年来,世界本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但当前的发展减速对全球进步构成了真实威胁。"

他指出,若2024年的疲软态势演变为'新常态',2030年的里程碑或将推迟数十年——这将使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分裂加剧,面对经济与生态冲击时愈发脆弱。

报告显示,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已连续四年持续恶化。这一趋势逆转了长期以来贫富国家间差距逐步缩小的向好态势。

对于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国家而言,其发展困境尤为严峻——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恶化的债务危机以及"无就业工业化"现象的蔓延,正在形成多重发展桎梏。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正在投资人工智能,希望它能够加速发展。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数字转型部

人工智能:全球发展新曙光

施泰纳表示:"在人工智能快速渗透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当下,我们应该重视其促进发展的潜力。几乎每天都有新能力涌现,虽然人工智能并非万能灵药,但我们所做的选择将可能重燃人类发展之火,开辟新的道路与可能。"

报告包含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民众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既保持理性认知,又怀有积极期待。

全球半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自动化取代。而更大比例(十分之六)预期人工智能将为就业带来积极影响,创造当今尚未出现的新职业机会。

仅有13%的受访者担忧人工智能会导致失业。相比之下,在中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70%的民众预计人工智能将提升工作效率,三分之二的人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人工智能手段应用于教育、医疗或工作领域。

报告主张采取"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这种模式有望从根本上重构发展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民众已为这样的"发展模式重置"做好了准备。

报告明确了三大关键行动领域:

• 构建人机协作型经济——推动人类与人工智能协同共进,而非彼此竞争
• 贯彻全周期人类主导——在人工智能从设计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人类自主权
• 升级教育医疗体系——打造符合21世纪需求的社会服务系统

中国领跑人工智能赛道

东亚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而中国在研究、机器人技术和数据生态系统领域占据核心地位。但报告同时警示,该地区存在人工智能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并指出各国在人才留存与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结构性差距。

报告肯定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所处的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方向表现卓越。

中国在留住顶级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有47%的海外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人才选择回国发展,较2019年29%的比例实现大幅提升。

与美国侧重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安全不同,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更加注重工业应用(如机器人技术),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