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视野】安理会改革势在必行,国家集团间诉求仍难统一

(音响:安理会主席宣布对决议草案进行投票)
在2024年4月24的一次安理会会议上,15个安理会成员就美国和日本提出的一项旨在防止在外太空放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
根据议事规则,一项决议的通过需要九票同意,而且在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不能有一个国家投反对票,也就是说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任何决议草案的权利。
(音响:安理会主席唱票)
在这次投票中,13个安理会成员投了赞成票,中国投了弃权票,俄罗斯投了否决票。决议没有获得通过。
这是由于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而导致安理会不能采取任何行动的最新一个例子。
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到去年年底,五常一共使用过293次否决权。也就是说,在近三百次有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代表整个国际社会的安理会由于个别国家的反对,而未能采取实质性行动。为此,要求改革安理会的呼声日益高涨。

(音响:前秘书长安南)
在前秘书长安南的推动下,联合国会员国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有关安理会改革的政府间谈判。
谈判主要围绕五大问题:第一,成员类别及规模,涉及是否应在安理会增加新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第二,否决权问题,即否决权是否应保留、进行限制抑或废除;新的常任理事国是否可以拥有否决权;第三,实现更公平的地域代表性,特别是对于非洲、拉丁美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第四,扩大后的安理会的工作方法,涉及决策、透明度和问责制;第五,安理会与联合国大会的关系问题。
(音响)
今年4月15日,政府间谈判的最新一次会议在纽约总部召开。本次会议聚焦未来安理会的规模和成员的地域代表性问题。
(音响:印度代表)
印度首先代表“四国集团”陈述了它们的改革模式建议。
四国集团包括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该集团要求“安理会成员数目从15个增加到25个或26个。其次,改革后的安理会将由11个常任理事国和14个或15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为了实现公平的地域代表性,六个新的常任理事国可以按以下方式选举:非洲两个,亚太地区两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一个,西欧和其他国家一个。新增的非常任理事国也大体按地域来分配。
印度还强调,“实现真正的安理会改革的途径是基于文本的谈判,其中明确界定时间表和进度。四国集团鼓励成员国和区域集团提交进一步的改革模式建议,以促进改革进程“。
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另一组国家——“团结谋共识集团“代表着跨区域的12个国家。它们是阿根廷、加拿大、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意大利、马耳他、墨西哥、巴基斯坦、韩国、圣马力诺、西班牙和土耳其。
(音响:意大利代表)
意大利代表该集团在发言中表示,“团结谋共识集团”不主张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但增加非常任理事国,将安理会成员总数扩大到27个。
在团结谋共识集团的提议中,有一部分非常任理事国的任期长于当前的两年。
意大利代表解释了“团结谋共识集团”主张只增加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原因。他表示,增加轮值当选的成员将为安理会的审议和讨论带来新的视角、多元化经验和区域见解。这将平衡五个常任理事国的立场,确保当选成员的意见在谈判中得到充分考虑。如果当选成员不完全满意,决议就无法获得必要的票数。同样,由大会定期选举产生的成员将反映联合国会员国更广泛的利益和关切,确保决策过程更具包容性和代表性。这样的安理会做出的决定更有可能得到执行。

(音响:巴林)
巴林代表阿拉伯集团发言。
他强调,安理会改革对于纠正历史不公至关重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在常任理事国席位中根本没有代表权。如果安理会未来得到扩大,阿拉伯国家应在常任理事国席位中享有充分的代表权,在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类别中也拥有相应的代表权。这样的要求是基于客观标准,即阿拉伯国家的人口规模和联合国当中阿拉伯成员国的数量,尤其是安理会审议的许多议程项目和问题都与阿拉伯地区有关。
(音响: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代表非洲国家集团发言,并强调改革安理会不仅刻不容缓,对联合国和全球治理的未来也至关重要。因为,现行结构不公平,缺乏民主代表性,损害了安理会的信誉、效力和合法性。
非洲国家集团建议将安理会理事国的席位增加到至少26个,其中为非洲分配至少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如果保留否决权的话,非洲的常任理事国也应当拥有否决权和其他权利。这对于纠正历史不公正现象,并增强安理会的权威和行动的合法性至关重要。
此外,非洲要求获得五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塞拉利昂代表指出,这对于纠正非常任理事国类别中的地域不平衡至关重要。因为,在联合国会员国中,就面积和人口而言,非洲是最大的区域之一。

(音响: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代表“L.69国家集团”的大约四十个国家发言。这个国家集团的名称来源于2007年他们在联大推动的一份决议草案的编号。
“L.69国家集团”强调,安理会的扩大只有优先考虑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性,才能具有可信度和可持续性,并建议将安理会成员扩大至约 27 个,因为这反映了过去 80 年来联合国成员数量的迅猛增长。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代表还指出,“有人认为,目前形式的小型安理会是最有效的,但这一观点已被反复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安理会无法对紧迫的全球挑战做出有意义的回应”。
(音响:丹麦)
丹麦代表包括丹麦、冰岛、挪威、瑞典和芬兰的北欧国家发言。
北欧国家主张非洲在安理会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同时加强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亚太地区在安理会的代表性。
北欧国家强调,“安理会任何新成员的遴选都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层面。所有安理会成员,无论是新成员还是老成员,都必须坚定地致力于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为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重大贡献。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地位是一项义务和承诺,而非一项特权”。

(音响:安理会通过第660号决议)
1990年8月2日,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下令入侵科威特。安理会当天就迅速采取行动,通过第660号决议,授权组建一支由美国领导的盟军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这项决议的通过被普遍认为是安理会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的最成功的行动之一。
随着国际局势的演变,人们期待安理会成功进行改革,变得更具代表性、公平性、民主性和有效性,能在危机时刻,代表全人类果断做出正确的集体决定,就向35年前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做出当机立断的决议一样。
感谢收听这一期的《前方视野》,我是黄莉玲。我们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