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教科文组织新增64项《世界记忆名录》文献遗产,两项中国申报入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宣布将64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使名录中遗产总数达到了494项。中国国家档案局组织申报的《四部医典》和《澳门功德林寺档案和手稿(1645—1980)》两项文献档案入选本轮次世界记忆名录。

1992年,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计划,防止具有重要且持久价值的纸质、视听、数字或其他格式的文献或文献收藏等遗产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并促使公众更多地了解这些遗产。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文献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记忆。它们必须得到保护,不仅供研究之用,而且应与尽可能多的人共享。它们是人类集体历史的基本组成部分。”

六年后重启列入工作

由于各国在提名流程方面存在分歧,《世界记忆名录》的列入工作于2017年中止。在会员国集体努力下,“世界记忆”计划于2021年重启提名。

昨天,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将来自56个国家和组织的新增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本批次中,超过20%的提名由多个国家共同提交。

目前,《世界记忆名录》中的文献遗产数量达到494项,分布于各地区,载体丰富多样,包括石头、赛璐珞、羊皮纸、金属盘等。这些具有普遍价值的标志性遗产得以世代传承,如带插图的着色波斯手稿、奥斯卡·尼迈耶的建筑档案、潘吉故事的手稿。

本轮新增遗产

今年新增的64项遗产包括由保加利亚、德国、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共同提交的苏非派诗人和哲学家穆拉纳(Mawlana)的全套作品,EMI档案信托的唱片和声音文件(涵盖1897-1914年的音乐、城市和农村传统以及口头创作的10万多份录音),还有由阿尔及利亚、埃及、塞尔维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共同提交的第一届不结盟运动会议的档案。

这些遗产中有多项有助于人们从过去的事件中汲取教训并促进和解,特别是加拿大提交的关于土著儿童同化的遗产、乌克兰提交的娘子谷大屠杀档案,以及由法国和德国共同提交的克洛德·朗玆曼拍摄的大屠杀纪录片《浩劫》及200个小时的影像档案。

同时,法国和海地;库拉索、荷兰、圣马丁和苏里南;毛里求斯分别提交了3项与奴隶制有关记忆的遗产。

支持保存各地的文献档案

在许多地区,文献档案面临威胁,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多年来,洪水和火灾摧毁了不计其数的纸质文件。影音文件也极其脆弱:磁带会老化,读取设备越来越少。因此,需要共同努力来保存这些材料和进行数字化处理,否则它们可能会永远消失。

数字化和线上出版使文献遗产能够向所有人开放,免去因实物暴露而损坏原始文件的风险。鉴于数字化成本高昂,教科文组织向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提供支持,尤其是非洲的科特迪瓦、马里和苏丹等国。

在过去三十年间,教科文组织在94个国家建立了世界记忆国家委员会。自去年年初以来,教科文组织已帮助近40个国家制定公共政策、发展相关能力,以便清点、保护,并向所有民众开放其文献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