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阿拉伯地区多达60%的成年人无法享受银行服务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Unsplash/Nathan John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显示,阿拉伯地区近60%的成年人仍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西亚经社会的《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年度评估报告》描绘了一幅令人警醒的图景:持续存在的金融排斥现象正削弱该地区在2030年最后期限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报告将金融普惠视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强调指出,持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正将数百万人隔绝在经济机遇之外。

报告主笔、西亚经社会经济事务官员贾莱斯指出在阿拉伯地区,金融服务绝不能成为奢侈品。没有普惠金融,就不可能实现人口脱贫、扶持小微企业或公平增长。

弱势群体面临多重壁垒

报告指出,女性仍是受金融排斥最严重的群体,仅29%的女性拥有银行账户或移动支付服务,这使得阿拉伯地区成为全球女性金融包容性表现最差的区域。该地区的金融性别差距高达惊人的13个百分点。

残障人士的境遇同样严峻,仅有21%能获得金融服务,这往往源于歧视性做法、无障碍基础设施缺失或缺乏扶持性法规。

数据还揭示了悬殊的城乡差异。在许多国家,农村居民无法享受银行服务的概率高达城市居民的两倍。青年群体、非正规就业者和难民面临更多障碍,使他们深陷脆弱处境而难以摆脱。。

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与挑战

报告显示,移动金融呈现迅猛发展态势,2020至2023年间,移动支付账户数量翻了一番。

报告同时警告了存在“鸿沟中的数字鸿沟”:网络覆盖不足、智能手机普及率有限、数字素养薄弱,使得最边缘化群体难以受益。在受冲突影响国家,移动服务还时常中断或无法使用。

获取信贷仍是重大挑战。该地区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曾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这种资金缺口制约着创新活动和创造就业岗位。

呼吁紧急改革

联合国西亚经社会呼吁紧急实行改革,具体包括: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普及金融知识、将性别平等与残障包容视角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同时,需建立互通式数字身份认证系统,以保障服务获取的安全性与包容性。

报告将金融普惠置于更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进行审视。当前全球仅在18%的指标上进展达标,而多个阿拉伯国家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西亚经社会强调,普惠金融对消除贫困、发展教育、促进性别平等及创造体面工作等目标具有关键推动作用。

尽管统计数据不容乐观,但报告仍发现了一些积极案例。埃及、摩洛哥和约旦等国通过监管创新和有针对性的计划,在拓展数字金融和覆盖服务不足人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报告指出,可行路径已然明确,但这需要政治决心、有针对性的投资和全社会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