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再现骇人惨剧:学校避难所遭双重空袭 致30人丧生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证实,以军于周二傍晚6时和晚间10时20分两次袭击了位于加沙中部贝雷杰的这所学校。
近东救济工程处向《联合国新闻》表示:"校舍严重损毁,避难所内燃起大火,导致伤亡人员难以撤离。居民不得不在墙上凿洞来转移死伤者。"
根据卫星图像分析,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已有超过400所学校遭到直接轰炸。
致命空袭
近东救济工程处提供的现场画面显示,教学楼主体结构墙体坍塌、楼板碎裂。
空袭次日的清晨,有数百人呆立在庭院中扭曲的金属板之间——数小时前还作为栖身之所的临时帐篷区,如今散落着碎石和断裂的木板。
近东救济工程处表示:"据现场同事报告,幸存的父母和儿童正试图在亲属邻居的血肉残肢间寻找财物。"
该机构证实死者中包含妇女儿童,目前仍在持续搜救多名失踪者。近东救济工程处指出,遇袭时校内多数收容者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袭引发战争以来,已历经"无数次"流离失所。
此次袭击还引燃毗邻学校的帐篷区,导致更多临时庇护所被焚毁。
教育系统遭受毁灭性打击
联合国卫星中心数据显示,加沙地带95.4%的学校自战争爆发以来已遭损毁。在该地区564所学校中,501所需完全重建或大规模修复才能恢复使用。
近东救济工程处在最新袭击后发表声明指出:"加沙已无人性可言——当世界日复一日目睹家庭被轰炸、活活烧死和饿死时,人性也已荡然无存。"
联合国人权高专: 制造饥荒将构成战争罪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周三表示,将饥饿作为战争手段针对平民,任何此类行为均构成战争罪。
蒂尔克表示,近九周来,以色列实施全面封锁,切断了基本物资的供应。加沙居民已被剥夺所有救生必需品,尤其是食物,而以色列仍在持续袭击社区厨房和试图维持基本法治的人员。
据报道,以色列计划强制将加沙地带居民转移至南部狭小区域,以官员还威胁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出加沙。这些行径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忧虑:以色列企图通过制造极端生存环境,系统性破坏巴勒斯坦人作为群体在加沙持续生存的条件。
蒂尔克在声明中指出,过去一年零八个月的军事行动已证明,这种强硬策略无法带来持久解决方案,包括释放所有人质,如今更没有理由相信加倍采取军事策略会取得成功。相反,扩大对加沙的攻势几乎必然导致更多平民流离失所、无辜者伤亡,并摧毁加沙所剩无几的基础设施,而这将进一步加剧加沙民众的痛苦。
蒂尔克强调,解决这场危机的唯一持久方案,在于全面遵守国际法,包括国际法院2024年咨询意见及其临时措施命令所阐明的法律义务。
人权专家警告加沙暴行将造成不可逆后果
联合国任命的独立人权专家发表声明指出,加沙不断升级的暴行标志着道德临界点已被突破,国际社会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专家们警告:"当各国还在争论术语——这是否构成种族灭绝时——以色列继续在加沙持续摧毁生命"。他们列举了陆海空全方位袭击及激增的平民死亡数据。
专家们指出,"无人得以幸免——儿童、残障人士、哺乳期母亲、记者、医务人员、援助工作者乃至人质。仅3月18日当天就有600名巴勒斯坦人遇难,其中400人是儿童。"
这些独立专家由人权理事会任命,不属于联合国雇员,也不在联合国领取薪酬。
被占领西岸最新局势
联合国援助团队警告,由于"以色列军队及定居者的暴力行为",西岸巴勒斯坦社区的生存状况持续恶化。以军周一在希伯伦行政区强拆30余处建筑,导致约50人(涉及十余个家庭)流离失所。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指出:"这些建筑构成该社区大部分建筑结构,系自二月以来当地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强拆行动。"该区域被以色列划为军事训练区。
同日,以军还开始拆除努尔沙姆斯难民营的6处住宅,波及17个家庭。根据以方本月初发布的通告,该地区共有超100栋建筑被列入拆除名单。
强制迁移风险加剧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披露,努尔沙姆斯难民营数十个家庭周一仅获极短时间收拾财物,住所便遭强拆。
该机构强调,这种"强力驱逐"巴勒斯坦居民的行为"再次引发对人口遭强制迁移风险的深切忧虑"。
人道协调厅严正指出,根据国际法,以色列作为占领方有义务保护西岸巴勒斯坦人的安全与尊严。
该机构表示,人道主义伙伴正在组织援助,但亟需国际社会紧急干预以制止这些胁迫措施,保护脆弱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