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包屑
- 此页面是使用机器翻译翻译的。 阅读全文.
历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

迈克尔·莫勒
丹麦 2013-2019
迈克尔·穆勒曾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日内瓦联合国)第十二任总干事。穆勒先生上任时已在联合国担任国际公务员超过30年。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79年,任职于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并曾在纽约、墨西哥、伊朗、海地、塞浦路斯和日内瓦等地担任过联合国不同职务。
1995年至1997年,他担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高级政治顾问。1997年至2001年,他担任联合国总部主管政治事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01年至2006年,他担任秘书长办公室政治、维和与人道主义事务主任,并在其后的两年担任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
莫勒先生还曾于 2006 年至 2008 年担任秘书长塞浦路斯问题特别代表,并于 2008 年至 2011 年担任科菲·安南基金会执行主任。
为了表彰莫勒先生为加深公众对联合国及其日内瓦合作伙伴的重要作用的理解所做的努力,日内瓦市、瑞士新闻专员联盟和日内瓦基金会向他颁发了一系列奖项。
穆勒先生1952年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国际关系学士学位。

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
哈萨克斯坦 2011-2013
201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宣布任命托卡耶夫先生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秘书长驻裁军谈判会议私人代表。此前,托卡耶夫先生曾在苏联和哈萨克斯坦的外交和政府部门任职,成就斐然。
托卡耶夫先生1975年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进入苏联外交部,并被派往苏联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1979年,他回到苏联外交部。
1983年,他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语言学院学习语言。1984年至1985年,他在外交部任职。之后,他被派往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历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和参赞,直至1991年。
1992年,托卡耶夫先生被任命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93年,他成为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94年被任命为外交部长。1999年3月,他升任副总理。1999年10月,经议会批准,他被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下令任命为总理。2002年1月,他辞职,随后被任命为国务秘书兼外交部长。
托卡耶夫先生一直担任外交部长,直至2007年1月当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议会参议院主席。作为外交部长,托卡耶夫先生在核不扩散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1995年和2005年,他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1996年,他在纽约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并于2005年在塞米巴拉金斯克签署了《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他还当选为独立国家联合体和上海合作组织外交部长理事会主席。
托卡耶夫先生曾参加过十届联合国大会。作为议会参议院主席,托卡耶夫先生当选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议会大会副主席。托卡耶夫先生拥有政治学博士学位。他著有六本著作,并发表了多篇关于国际事务的文章。他是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外交学院的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及其董事会成员。他还曾担任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名誉院长。
托卡耶夫先生拥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的外交官衔。他曾多次荣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及其他国家的国家级奖项。他精通俄语、英语和汉语,并精通法语。

谢尔盖·奥尔忠尼启则
俄罗斯 2002-2011
谢尔盖·奥尔忠尼启则先生,俄罗斯国民,被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任命为总干事,于2002年3月1日上任。
奥尔忠尼启则先生是一名职业外交官,于 1969 年加入苏联外交部门,并被派往苏联常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工作至 1975 年。随后,他担任莫斯科副外交部长助理,直至 1978 年返回苏联常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先任参赞,后任高级参赞,直至 1983 年。
1983年返回莫斯科后,他被任命为外交部国际法律司副司长,直至1991年。1991年至1996年,他先后担任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常驻纽约联合国副代表。1996年,他回到莫斯科,担任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司长,直至1999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
奥尔忠尼启则先生于1969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并于1978年在莫斯科外交学院完成国际法研究生学位。他拥有俄罗斯特命全权大使的外交官职称,并曾荣获多项国家嘉奖。
奥尔忠尼启则先生在其外交生涯中曾担任俄罗斯联邦代表团团长,出席过许多国际会议和双边谈判,并出版过多部有关国际和法律事务的著作。
奥尔忠尼启则先生于1946年3月14日出生于莫斯科。他已婚,育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孙辈。他能说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并懂法语。

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
俄罗斯 1993年3月1日-2002年
1933年4月29日出生于伏尔加格勒。他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是俄罗斯众多国际机构和学院的成员。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他于1957年进入苏联外交部门,并在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至1961年。1961年至1964年,他在莫斯科外交部长办公室任职。之后,他于1964年至1971年加入联合国秘书处。
1971年,他回到外交部,成为负责对美关系的外交政策规划小组成员。他参与了《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75年)的起草工作以及裁军谈判。1979年,他被任命为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司长,并被授予特命全权大使的称号。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时期,他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1986年),并于1991年被任命为第一副部长。他作为苏联代表团团长参加了许多国际会议和联合国大会。1991年,他担任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人文层面会议莫斯科会议的执行秘书。
1992年,他代表俄罗斯出任驻北约合作委员会大使。同年,他加入纽约联合国总部,出任主管政治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并主持了负责编写联合国秘书长报告《和平纲领》的工作组。1993年3月1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同年10月1日,又被任命为裁军谈判会议秘书长兼秘书长个人代表。1992年和1998年,他担任秘书长利比亚问题特使。
1999年3月1日,科菲·安南确认了他的任命。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撰写了大量关于国际关系的出版物,其中大部分是用俄语撰写的: 《英国外交部门》 (1958年)、《唐宁街10号的外交》(1962年)、《美国外交政策思想》(1976年)、《美国外交政策战略中的国家安全学说》(1980年)、《裁军:概念、问题与机制》(1982年)以及《核时代与太空时代的安全》(1985年)。

安托万·布兰卡
法语 1992-1993
1936年6月4日出生于西班牙阿利坎特,文学博士(图卢兹和阿尔及尔文学系)。在阿尔及利亚和法国(1962年至1966年)短暂担任教师后,他开始从事协会和政治工作。他曾任欧洲青年之家秘书长(1966年至1971年)。
他曾任莱奥-拉格朗日国民联盟秘书长(1971-1977年)、社会主义与共和国民联盟总代表(1977-1983年)、拉丁美洲社会党主席(1971-1981年)。1981年左翼政党上台后,他成为总理皮埃尔·莫鲁瓦办公室的技术顾问(1981-1982年)。他开启了外交生涯:曾任法国驻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使(1982-1984年)、驻阿根廷大使(1984-1988年)。1989年2月15日,他加入联合国,担任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总干事(1989-1992年)。
1992年3月1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兼主管人权事务副秘书长,任期至1993年2月28日。之后,他继续其职业生涯,先后担任法国驻美国华盛顿特区美洲国家组织常驻观察员、法国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代表(1993-1996年)。自1997年起,他担任驻秘鲁大使。安托万·布兰卡于1977年出版了萨尔瓦多·阿连德的传记,并著有《拉丁美洲的权力》(1980年)。

扬·马滕森
瑞典 1987-1992
1933年2月14日出生于乌普萨拉,毕业于家乡大学法律专业。1960年,他开始从事外交工作。1963年,他出访经合组织(巴黎),之后担任瑞典外交部联合国部门负责人(1966-1967年)。他曾任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瑞典筹备委员会秘书(斯德哥尔摩,1972年)。
在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后,他于1975年至1979年担任国王查理十六世·古斯塔夫的幕僚长。1979年,他加入联合国,担任裁军事务中心助理秘书长。1983年,大会将裁军事务中心改组为部后,他被任命为副秘书长。1987年3月1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兼人权中心主任。1992年2月29日,他卸任外交职务。此后,他重返本国外交使团,出任驻瑞士大使。此外,他还兼任外交职务。
扬·马滕森(Jan Martenson)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启了辉煌的写作生涯。他创作了许多成功的小说和侦探小说,其反响远播瑞典之外。1996年,他回到瑞典。2000年,他出版了回忆录《回忆录》( Atf kyssa ett trad. Memoarer )。

埃里克·苏伊
比利时 1983-1987
1933 年 8 月 15 日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在根特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日内瓦国际问题研究院 (IUHEI) 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和毕业生,并在维也纳大学和达拉斯美国与国际法学院学习和研究。
他于1963年在鲁汶天主教大学开始学术生涯,并很快担任出版国际法和国际组织法教授;1978年,他成为“特聘教授”。他曾在世界各地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教授国际法(西柏林自由大学、金沙萨大学、鲁尔区比勒费尔德大学)。他的外交生涯始于1967年至1968年的比利时,担任欧洲事务部长和外交部长顾问(1968年至1973年)。他曾是比利时代表团成员,出席维也纳外交法会议(1961年)和条约法会议(1968年至1969年)。他曾任联合国大会第二十七届会议(1972年)第六法律委员会主席,并于1973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兼法律顾问,驻纽约。1978年,他在海牙国际法学院任教。1983年1月22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并于1987年2月28日离任。埃里克·苏伊回到鲁汶天主教大学任教,目前是该校的名誉教授。埃里克·苏伊著有数本国际公法著作,包括《万国法典:现代国家间关系基本文本集》(鲁汶,1996年)。

路易吉·科塔法维
意大利1978-1983
1917年3月7日出生于都灵,1994年4月6日逝世于日内瓦。他于1948年开启外交生涯,曾驻扎于伦敦、奥斯陆、特拉维夫和维也纳。他曾任意大利外交部长办公厅主任(1969-1972年)和总理副外交顾问(1963-1969年)。1972年至1978年,他担任意大利驻伊朗大使,并于1978年1月22日(加入联合国之日)被任命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他的职务于1983年3月31日终止。

维托里奥·温斯皮尔-吉恰尔迪
意大利 1968-1978
1912年8月19日出生于意大利卡塔尼亚,1995年9月20日逝世于日内瓦。他毕业于米兰博科尼大学经济学专业,1936年开始外交生涯,曾驻拉丁美洲任职。墨索里尼倒台后(1943年),他于1944年加入盟军管制委员会联络处。1945年至1949年,他在伦敦担任意大利大使馆秘书。他是意大利代表团成员,出席于1946年7月至1947年3月在巴黎举行的和平条约会议。1949年5月,他作为代表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欧洲委员会第一届会议。1966年10月至1968年4月,他担任驻布拉格大使。1968年7月1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并于1978年1月24日辞职。

皮尔·帕斯夸莱·斯皮内利
意大利 1957-1968
1902年9月8日出生于意大利兰恰纳,1983年11月16日逝世于罗马。1927年进入意大利外交部,先后在美国、拉丁美洲和东亚担任过重要的外交和领事职务。1950年,他在摩加迪沙被任命为联合国索马里托管领土(意大利)行政长官的副手。他曾任索马里托管管理局秘书长,1955年成为罗马外交部移民事务副总干事。1957年11月29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欧洲办事处(UNEO)主任。他代表秘书长在法国管理下的前多哥托管领土任职。1964年3月,他被任命为秘书长在塞浦路斯的私人代表。他在教皇保罗六世访问纽约总部的准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于 1968 年 6 月 30 日停止职务。

阿德里安·佩尔特
荷兰 1952-1957
他于 1892 年 5 月 8 日出生于荷兰 Koong op Zaan,1981 年 4 月 1 日逝世于日内瓦(埃尔曼斯)。在巴黎政治学院学习后,他于 1919 年成为一名记者。他于 1920 年 4 月 1 日开始在国际联盟任职。1920 年至 1924 年,他担任国际联盟驻维也纳重建奥地利代表团新闻处处长。1932 年,他代表国际联盟驻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他成为国际联盟新闻处处长。战争期间,他担任荷兰政府驻伦敦新闻处处长。他作为荷兰代表团成员代表他的国家参加了旧金山会议(1945 年)。他于 1946 年加入联合国,同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会议和总务部)。 1949年,他担任联合国驻利比亚专员。1952年4月至1957年12月,他担任联合国欧洲办事处主任。佩尔特先生著有一本关于利比亚非殖民化的书,该书由吴丹作序:《利比亚独立与联合国:一个有计划的非殖民化案例》,耶鲁大学出版社,纽黑文,1970年出版。

沃齐米日·莫德罗
波兰 1946-1952
莫德罗先生于1888年8月2日出生于波兰约马舒夫,1970年4月14日逝世于日内瓦,曾任伦敦波兰流亡政府成员。1946年8月1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秘书长代表处处长,并于1952年9月30日卸任。